一曲“向前进”的旋律唱响了大江南北半个多世纪,1960年电影《红色娘子军》以第二次革命战争为背景,剧中人物琼花从一名苦大仇深的乡下丫鬟,逐渐转变成长为一名坚定革命战士,影片以写实的手法在观众面前清晰展现了琼崖纵队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公映后随即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反响。《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影响了我们看待历史的角度,以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为日后一大批文艺作品提供了新的创作方向。自电影公映后,“娘子军”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形式的题材讲述着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造就了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传奇。
1964年,在李承祥、蒋祖慧、吴祖强、杜鸣心等艺术家们的努力下,以芭蕾舞剧的形式延续了电影版本的传奇,赋予了《红色娘子军》新的艺术生命力。首部以芭蕾语汇讲述中国故事与民族情感的舞剧诞生了,也成为了东西方文化艺术成功融合的典范。此后该作在国内外舞台大放异彩,被奉为中国芭蕾舞剧“天花板”之作,并成为了一份时代记忆、一个文化符号、一种基因传承。
11月20日至21日,中央芭蕾舞团即将再度造访东方艺术中心,献演“镇团之宝”《红色娘子军》,纪念作品首演60周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曾两次亮相东艺,广受赞誉。值此首演60周年之际,中芭即将再现巾帼传奇,带领观众重温红色经典,回望峥嵘岁月。此次演出得到了上汽大众赞助冠名,从1984年到2024年,上汽大众40载砥砺前行,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文商融合,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让大众更出众。
始终如一的坚持造就中芭辉煌
“我的思想比你们保守了,我原来想,芭蕾舞要马上表现中国的现代生活恐怕有困难,需要过渡一下,先演外国革命题材的剧目,没想到你们的演出这样成功。”1964年9月,周恩来总理在观看完中央芭蕾舞团编排的新剧《红色娘子军》后第一句话说道。成立于1959年的中央芭蕾舞团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芭蕾舞团。自建团以来,凭借自身对卓越的不断追求和一代代艺术家们的努力,造就了当下世界一流的地位,中央芭蕾舞团始终以“介绍西方古典、现代各流派芭蕾经典作品,探索西方芭蕾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之路、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作品”为宗旨,运用芭蕾这一西方艺术形式表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原创了《红色娘子军》、《祝福》、《黄河》等一大批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精品佳作,他们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对外文化交流战略下,积极地将中国民族芭蕾推向国际舞台。
如今,中央芭蕾舞团的管理人员和出演《红色娘子军》的演员早已不是当年首演的那批老艺术家了,但永不改变的,是中央芭蕾舞团所有成员对这部戏60年来始终如一的坚持,成就了这部作品如今的辉煌,并且他们还将会继续书写着这部开创中国芭蕾舞剧先河的传奇经典。
中西交融开启中国芭蕾舞剧新大门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经典,离不开在这部剧里贯穿始终的创新精神。在情节上,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针对电影原作的情节做了改动,删除了洪常青直接从南霸天手中救出琼花的情节,处理成琼花自己从土牢中逃出,又被南霸天毒打昏死,扔在森林中,苏醒后遇到执行任务归来的洪常青和小庞指引她去参加娘子军,此处的改动加强了剧中人物的情感表现力。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中,芭蕾舞剧则利用精心设计的舞蹈语汇揭示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最具特色的是舞蹈本身的创新,该剧在舞蹈演绎上极具特色,把现实和军队生活的情景有机地融入舞蹈和剧情中,如娘子军战士的“射击舞、投弹舞、刺杀舞”,赤卫队员的“五寸刀舞”等,这在以往的中外芭蕾舞剧中是绝无仅有的。
1964年10月,《红色娘子军》登上了“广交会”的舞台,在之后的座谈会上,古巴著名舞蹈家阿丽西亚•阿隆索更是连连称赞:“在芭蕾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拿刀枪的足尖舞,你们太了不起了。”中央芭蕾舞团和中国老一辈的艺术家们用《红色娘子军》敲开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大门,让世界观众第一次见到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芭蕾舞。
《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在坚持西方芭蕾舞剧的基本表现形式下与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相互融合。该剧就音乐创作和舞蹈本体而言,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开创了中国芭蕾舞剧的先河,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说“传统是一条河流”,历经了岁月的打磨与沉淀,《红色娘子军》以其独特的民族精神和西方芭蕾结合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甚至可以说成为了至今少数代表着中国芭蕾舞剧创作高峰的名作之一。时至今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全球范围内已创下演出4000余场的佳绩,未来他们将会持续发光发热,把中华民族革命精神的壮美图卷展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