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古人过新年有强烈的仪式感,春节期间会有各种各样的民俗禁忌,规矩很多,为了防止出现岔子,还会贴上“百无禁忌”“童言无忌”之类的杂联来给自己免责,而到了正月初五,诸多禁忌皆可破除,因此得名“破五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c9b31468484155e4b2983cade179d4.jpg)
今天咱们来跟着古籍中的记载,来看看中国传统民俗中“破五节”都要做什么事情。
明代《宛署杂记》记载:“正月初五,俗呼破五,前五日禁扫除,至是日始扫秽投水。”古人以“破”为界,前五日守岁聚福,后五日破旧迎新,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中更点明其深意:“破五者,送穷神、迎财神,百业开张,万象更新。”
这一日,民间素有“一破百无禁”的说法。宋代《梦粱录》记载,临安城(今杭州)商贾初五“焚纸马,祭五路,爆竹声中开市廛”;而北方百姓则“扫房积,弃穷土,啖角子(饺子)以镇邪”。从宫廷到市井,破五习俗如一条文化血脉,串联起中国人对辞旧迎新的集体记忆。唐人白居易曾于《苏州故吏》中写道:“初五迎财神,酒酹街心尘”,千年后的今日,我们仍能在爆竹声中,触摸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祈愿与热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2625699361171433dd8822e6c539fd.jpg)
“破五的饺子赛元宝,咬开金银满屋跑”——北方民谚将饺子与财运紧密相连。此俗源于古代“捏破”晦气的巫术思维:包饺子时用力捏合褶边,称为“捏小人嘴”;煮饺子时沸水翻滚,象征“煮破灾厄”。清代《天咫偶闻》记载:“都人破五必食角子,取‘角’(饺)除五毒之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cc88b16ffb24fadf1eddd6fee75190.jpg)
老北京以白菜猪肉馅喻“百财聚首”,韭菜虾仁馅寓“久财长鲜”;山西人包铜钱饺子,吃中者象征“咬住财根”;胶东沿海则用鲅鱼入馅,取“年年有余”之吉兆。天津“老鼠饺”捏出细长褶边,暗喻“鼠叼财宝入家门”;
忌2事1、忌动剪刀针线
此忌源于古代纺织禁忌,《淮南子》载“正月不刑牲,不斫木,不操针”,认为利器破物会损伤“年气”。北方农村至今流传“初五动针线,一年脚不闲”的俗语,妇女将针线笸箩倒扣,插三根桃枝镇“口舌鬼”。苏州评弹《破五谣》更唱道:“剪刀咔嚓响,吵到六月霜”,生动诠释了民间对和睦的珍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8cf15d141106563d1c12632613eb8c.jpg)
2、忌动土搬迁
《协纪辨方书》明载:“破五日,土府当值,忌起基动土。”古人认为初五是五路财神(东路招财、西路进宝、南路利市、北路纳珍、中路玄坛)巡游之日,若此时破土,恐惊扰神明。闽南地区至今有“初五锄头响,整年白忙活”之说,连挪动衣柜都要念叨“财神勿怪,借过发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6f152cbc779de593d042f1b443d34d.jpg)
1、送穷鬼
此俗可追溯至唐代“送穷节”,韩愈《送穷文》将穷鬼分为“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类。陕西关中地区至今保留古礼:初五凌晨,家主着旧衣,持扫帚从炕角扫至大门,将尘土与破衣裹入芭蕉叶,焚于三岔路口,口中念:“穷鬼去,福星来,一把火烧出金银山!”江浙一带则扎稻草人,系红绳作“穷娘”,船载至河心沉没,谓之“送穷下水”。
家里到了正月初五就可以打扫卫生了,把家里的垃圾、脏水都倒出去,寓意把“穷鬼”送出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b90731e6a412599e2e5e26f14105cc8.png)
2、接财神
清代顾禄《清嘉录》详载苏州接财神盛况:“初五子时,各家竞放爆竹,曰‘抢路头’。”老上海商贾会在供桌摆“羊头”(谐音“银洋头”)、鲤鱼(象征“利余”),案头置算盘、账本,掌柜率众伙计三叩九拜。福建漳州更演化为“跳财神”:面涂金粉的傩戏艺人,手持金元宝串门起舞,主家需以红包换“财神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b60e6ba7306c3e3352a8752abee464.jpg)
3、开市纳吉
老字号讲究“破五开市三响”:一响金锣驱晦,二响算盘招财,三响爆竹迎客。北京同仁堂历代掌柜,必在初五寅时用朱砂笔在青砖上写“开市大吉”,再将砖块供奉于药王像前;广州茶楼则请醒狮“采青”,把生菜(谐音“生财”)悬挂门梁,待狮口衔菜叶,掌柜立即撤下红布匾额,宣告新年营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a5ee86fbf87435ab086ac768b7e4c02.jpg)
从韩愈笔下的“结柳作车,缚草为船”送穷仪式,到今日商铺开市的电子鞭炮,破五习俗在变与不变中,始终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当我们在饺子里藏入硬币,在垃圾袋上系红绳时,完成的不仅是一场民俗表演,更是与祖先跨越千年的精神共振。
你的家乡破五日有何独特风俗?是蒸"穷馍"祭白虎,还是舞狮采青迎财神?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传承千年的家乡年味!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分享日常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