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倍音速原型机试飞3年后,美国搞定入门级高超,这就是差距

科大烽火 2024-12-16 14:38:23

在美国空军的AGM-183A取消、美国海军的常规快速打击武器(CPS)进度不及预期情况下,美国陆军和海军合作的“暗鹰”(LRHW)几乎成为美军高超音速武器项目独苗,好在这根独苗还算争气。12月12日,美国国防部宣布“暗鹰”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完成“端到端”飞行测试,如果20马赫的最高速和4450公里以上的最大射程属实,那么美军总算是拥有了初步堪用的高超音速武器了。

结合几乎同时,在关岛进行的美军首次拦截中导测试取得成功来看,美国人也应该为如此“耀眼”的成就高兴高兴。不过凡事就怕对比,一对比就会有差距,一有差距怕是就很难继续高兴了——12月11日《南华早报》披露,中国已经成功试飞速度6马赫的大型高超音速飞机原型机,可以在两个小时内从北京飞到纽约,而且时间还已经是三年之前!

美国高超音速武器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起大早赶晚集,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就开展3马赫以上飞行器的研发,1947年耶格尔上尉驾驶贝尔X-1火箭动力飞机在12800米高度达到1.06马赫,这是人类首次突破音障实现超音速飞行。冷战时期严酷的军备竞赛催生了多种超音速飞行器,不过基本集中在有人飞机领域,比如美国SR-71“黑鸟”和苏联米格-25“狐蝠”,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及其他研究机构曾提出了高超音速武器理论,并在材料、飞控和导航方面作出了技术储备。

1998年,美国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概念,2004年美国国会批准研发通用启动飞行器载具(CAV),后更名为高超音速技术飞行器(HTV)。

但21世纪前十年,美国军事力量处于天下无敌的状态,而且此时美军装备和作战理论集中在反恐反游击方面,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这种概念不算新鲜,且需要长时间消耗大量财力资源的武器项目当然得不到重视,所以发展速度说处于停滞并不为过。

直到确定中俄都已在中程高超音速武器方面取得关键突破,俄罗斯更是已在战场验证此类武器的威力,美国才开始抓紧时间补课,但需要技术积累的高超音速武器又怎么会是一朝一夕就能攒出来的?美国空军那7次试验5次失败的AGM-183A,就是最直接的答案,所以在这次“暗鹰”取得测试成功后,美国陆军部长沃穆思和海军部长德尔托罗都不吝溢美之词,表示将继续推进常规快速打击能力集成到陆海军的平台上,“确保维持世界领先的战斗力量”。

这话放在十年二十年前肯定不是问题,但如今就没有那么强说服力了。《南华早报》披露的这款大型高超音速飞机,应该是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云行”超音速飞行技术验证机。

从该公司公布的细节来看,最高速可以达到6马赫以上,巡航速度4马赫,飞行高度在26千米以上,比较特殊的是它不像协和式那样采用后掠三角翼气动,“云行”使用了翼身融合的乘波体设计,目的是提高升阻比,确保在高空稀薄空气中依然能保持较高的飞行性能,提高高超音速飞行下的经济性和舒适性。

从这一点来看,“云行”很明显将民用作为主要目标,旨在提供安全可靠且高效的高超音速商务和旅行服务,例如按照4马赫来算,从上海到喀什只需要一个半小时,从哈尔滨到三亚则缩短到一小时,基本可以确保当天往返。有意思的是尽管也承认凌空天行等中国民企发展高超音速飞机是为了高超音速飞行商业化,不过《南华早报》还是用美国正在推进的SR-72“暗星”作为比对,大概是想暗示这种高超音速载人飞行器,除了拥有可观的商业潜力,更应被注意的还是在军事上的应用前景。

理论上来说没毛病,但这种论调还肤浅了些,因为按照解放军目前的规划,执行高超音速打击任务的应该是各种无人武器,如东风-17和尚未得到证实的东风-27,或者无侦-8这种高超音速战略侦察无人机。

原因也很简单,载人高超音速飞行器在实际使用中有诸多限制,“黑鸟”就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空军曾试图将其改装为高空高速截击机,但如何平衡维生系统和飞机本身就是巨大难题,最后也只能放弃。

而无人武器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了,高超音速导弹只要打出去就几乎不可能被拦截,即使被拦截了也不必考虑飞行员的安危,因为根本没有飞行员......至于如何确保长时间执行任务,今年珠海航展上广东空气动力研究所带来的GDF600无动力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器就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按照现场资料来看GDF600用火箭助推起飞,战斗部可携带超/亚音速、巡飞弹等多种不同载荷,最高速7马赫,最大射程6000公里,具备末端变轨能力。

可以说,无论东风-17还是“云行”还是GDF600,这些高超音速武器都让美国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技术优势最堪忧的程度。但这样在意料之中,美国最先进的激波风洞也只不过能模拟10马赫的条件,远低于中国JF-22风洞约33马赫的最高风速,没有这个基础的科研设备,美国自然不可能搞出足够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

0 阅读:0
科大烽火

科大烽火

欢迎科大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