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去健康体检的时候医生都建议,让宝宝多趴着。
宝宝为什么要多趴?1、可以促进宝宝大运动技能发育
趴是一切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基础。趴卧可以锻炼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时需要利用的肌肉群,促进大运动技能发育。
2、可以缓解宝宝肠胀气
因为肠胃功能发育不成熟,2个月左右的的宝宝容易出现肠胀气的问题。多趴可以帮助宝宝转头抬头、扭动身体,这些主动的排气运动可以帮助宝宝缓解肠胀气问题。
3、可以帮助宝宝“睡”出圆头
整天躺着的宝宝后脑勺容易睡得扁平,而常常锻炼趴卧的宝宝,可以防止头形后部过扁和偏头的现象。
4、可以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为了鼓励和应引导当宝宝练习趴卧,在趴着会给到宝宝一些有趣的玩具。当宝宝在趴着的时候伸手去拿玩具时,她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有利于孩子的精细运动发育。
5、可以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
趴着对于宝宝来说就是在运动,有了一定的运动量,宝宝自然就能睡的更好。
6、可以促进宝宝的认知发育
与躺着不同,趴着的婴儿可以多视角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样既能刺激他们的认识发展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健康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开始伏趴,比如出生1-2天之后就开始。
伏趴动作,一开始可以只有1-2分钟,然后根据宝宝的接受度,慢慢延长到3-5分钟,或10-15分钟。每天可以做2-3次这样的伏趴。
到了2月龄左右,宝宝每天总的伏趴时间目标是15-30分钟。
到了宝宝4月龄左右,伏趴目标是每次10-15分钟,一天三次,也就是每天总的伏趴时间是在30-45分钟左右。当然, 这些只是粗略的参考时间,并不是严格要求,具体根据宝宝的接受度来适当调整。
另外,头比较大或者早产的宝宝,可能需要稍微更长一些的时间来慢慢练习伏趴。
宝宝抗拒趴卧怎么办?
宝宝趴着的时候,可以使用毛绒玩具、书本、塑料镜子等来吸引宝宝,一则让宝宝觉得有意思,二则吸引宝宝抬头看。
假如宝宝一趴就哭,一趴就打挺撅屁股,对直接趴在相对硬的平面上比较抗拒时,可以试试让宝宝在大人的大腿上、胸口、大瑜伽球上等地方趴一趴。比如:
姿势一:坐着,胸口贴胸口伏趴
姿势二:躺着,胸口贴胸口伏趴
姿势三:飞机抱着伏趴
姿势四:躺在腿上
姿势五:瑜伽球上伏趴
姿势六:趴在卷起来的毯子上
注意事项
1. 选择宝宝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进行趴卧。
2. 刚吃完奶不要立即趴卧,以防吐奶。
3. 确保趴卧环境舒适安全。
4. 趴卧时,家长需在旁看护并与宝宝互动。
5. 如宝宝感到疲劳或烦躁,应及时抱起安抚。
总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宝宝多趴一趴,对他们的成长发育好处多。家长们,赶紧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