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挥起了关税大棒,想跟中国硬碰硬,可自家团队先吵翻了天,内阁大佬们各有各的算盘,政策一会变一回,活脱脱一个草台班子。
中国那边却稳得一批,早早备好预案,经济照样跑得欢,特朗普急了,搞了个“妙招”想救场,可这招真能管用?美国乱成这样,还怎么跟中国斗?
全球经济这几年像坐过山车,而中美贸易战就是最大的推手,特朗普上台后,高举关税大旗,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高达2500亿美元,现在又搞起了关税战,想掐住中国供应链的脖子。
可这招不仅没让中国服软,还让美国自己吃尽苦头,据美国商会报告,关税战导致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多掏了超1300亿美元,通胀压力直接推高了生活成本,
全球其他玩家也没闲着,欧盟和日本这边,对美国单边关税怨声载道,纷纷拉拢中国深化贸易合作,就在这乱局里,美国内部却先崩了盘。
特朗普的内阁,本该是运筹帷幄的核心团队,可现在却像个闹哄哄的菜市场,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偷偷劝特朗普把关税政策缓一缓,理由是供应链断裂和通胀已经让企业叫苦连天。
可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却是个“鹰派”死硬分子,坚决要和中国硬碰硬,结果几个人在政策会上吵得面红耳赤,连个统一口径都拿不出来,更别提其他部门了,安全顾问和五角大楼那边还在忙着互相甩锅,泄密事件一桩接一桩,这样的团队,别说打贸易战,连自家后院都收拾不下来。
说白了,特朗普的内阁压根不是按能力选的,而是看谁嘴甜、谁忠心,这届政府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看看奥巴马或克林顿时期,国务卿、国防部长哪个不是在自己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手?
可特朗普这边,内阁成员大多是政治新人,或者靠拍马屁上位,贝森特是个金融圈的“老油条”,但管财政的本事远不如,他在竞选时吹捧特朗普的劲头,
卢特尼克更别提,商务部长干得像是在给特朗普跑腿,纳瓦罗倒是有些学术背景,可他的极端主张在现实面前早就撞得头破血流,这样的班子,政策能不出岔子吗?
要命的是,这群人还得时刻担心自己的饭碗,特朗普的脾气谁都知道,稍有不顺就可能被炒鱿鱼,所以内阁成员与其想着怎么制定靠谱的政策,不如先琢磨怎么让老板高兴。
结果就是政策一会左一会右,关税加了又减,减了又加,连美国企业都搞不清该怎么规划生产,美国制造业PMI指数一度跌到45以下,创下近年新低,这可不是中国干的,是特朗普自己人瞎折腾的结果。
为了稳住局面,特朗普倒是想了个招:拉了个紧急工作小组,专门处理关税带来的烂摊子,这个小组阵容挺豪华,副总统万斯带队,财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国家经济委员会的哈西特,还有贸易代表格里尔都名列其中,听起来挺像回事,可仔细一看,这小组的任务压根不是跟中国谈,而是忙着给国内企业“擦屁股”。
供应链断裂,赶紧找替代供应商,通胀高企,想办法压价,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真正的症结,是中美贸易关系的长远规划,压根没人去碰,小组里有些人,
比如万斯,公开嚷嚷要和中国“脱钩”,可真要脱了,美国自己的科技产业得先垮一半,其他人倒是务实点,想缓和局势,可又不敢明着跟特朗普唱反调。
这招“妙招”听着新鲜,其实就是个拖时间的把戏,特朗普的想法很简单:先把国内的火扑灭,再慢慢和中国算账,可时间不等人,美国经济现在是四面楚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配合,民主党控制的州政府公开叫板,股市、债市、汇市更是三天两头闹脾气。
更别提全球关税计划了,特朗普想对所有进口商品加税,这要是真干了,估计连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得跟美国翻脸,反观中国,这几年应对贸易战可不是光靠嘴硬。
中国从2018年就启动了产业升级,芯片、5G、新能源车,哪样不是突飞猛进,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不断的突破,RCEP的红利也让中国在亚太市场站稳了脚跟,
特朗普大选一赢,中国立马亮出反制清单,精准打击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速度快得让人咋舌,这哪是临时抱佛脚,分明是早有准备。
两边一对比,高下立判,美国这边忙着内斗,中国那边稳扎稳打,美国想靠关税压人,结果压得自己喘不过气,中国不慌不忙,早就把后路铺好,贸易战打了七年,赢家是谁,傻子都看得出来。
放眼全球,这场贸易战的影响早就超出了中美两家,欧盟2024年和中国签了新的投资协定,日本也在悄悄扩大对华出口,美国要是继续这么折腾下去,盟友估计都得另谋出路。
特朗普的全球关税计划一旦落地,国际供应链得乱成什么样,到时候,美国的经济霸权还能剩几分,中国这边就不一样了,靠着“一带一路”和多边贸易协定,朋友圈越扩越大,贸易战没有赢家,可有人输得更多,这话一点不假。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