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毫无疑问是一座令人心驰神往的美食天堂!作为中国第五个厨师之乡,汾阳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精湛的厨艺传承上,更在那些遍布城区、看似不起眼的“苍蝇馆子”(备注附录)里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
对于那些吃腻了大饭店精致却略显千篇一律的饭菜的人来说,当有客人来访时,选择附近的小菜馆,无疑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美食之旅。这些小菜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苍蝇馆子”,虽然规模不大,空间有限,但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厨师之乡的诸多特色菜肴在这里可谓是一应俱全。
就拿其中的一些特色菜来说,过油肉、烩菜、糖醋鱼、香酥鸡、扣肉、糖醋丸子、虾酱豆腐、山药羊肉、葱烧蘑菇、什锦铜火锅等等,每一道都承载着汾阳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智慧。
先来说说虾酱豆腐,这道菜可是汾阳人的心头好,外地人品尝过后也往往会深深爱上。其做法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葱要切成细丝,蒜得切成薄片,豆腐需切成麻将块大小,放入锅中炖煮。接着,把虾酱用热水化开打散,锅中热油将葱蒜炒香,趁热倒入虾酱,刹那间,油锅中虾酱嘶啦作响,翻滚冒泡,随后将控了水的豆腐倒入,大火翻炒两三分钟,最后勾点薄芡,淋点明油。每一片豆腐都被浓浓的虾酱紧密包裹,装盘时还会冒出许多泡泡,也正因如此,被形象地称作“活睁眼豆腐”。品尝起来,滋味鲜美无比,卤水豆腐嫩而不散,虾酱的鲜味与之完美融合,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口味。而虾酱豆腐在那困难的年月里吃上它,还曾经被人们笑称为“动了海味”啦!
过油肉同样令人垂涎欲滴。它色泽金黄,味道鲜咸,在当地的宴请和民间酒席上,堪称一道不可或缺的“硬菜”。其独特的口味与众不同,彰显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在选料方面,极为讲究,通常选用猪的里脊肉或元宝肉作为主料,精心切成铜钱厚的肉片,加入蛋黄、黄粉、精盐、料酒等抓匀,放入油锅中打散滑熟,再搭配木耳、玉兰片、葱白、菠菜等辅料,精心烹炒而成,成品色泽金黄诱人。
还有深受汾阳人民喜爱的大烩菜,它真的极具代表性,充分反映了汾阳人民的口味偏好。大烩菜的食材看似平常简单,但烹饪出来的味道却奇妙无比。它带着浓郁的农家特色,几乎每个汾阳人都品尝过不同版本的大烩菜。烩菜的主要食材通常有白菜、粉条、豆腐、红烧肉、山药蛋、肉丸子等等。品尝烩菜时,总会给人一种浓浓的乡愁和归家的温馨感觉。相信在每一位汾阳游子的心中,都深深珍藏着一份对烩菜的钟爱之情。

隐藏在角落里的汾阳福强菜馆

干净整洁的饭店收银台 饭店老板娘

饭店老板娘 饭店老板娘

饭店厨师和服务员

厨师们忙碌地工作

厨师们忙碌地工作

饭店后厨

饭店菜品

风味调料

地方风味

色泽金黄,味道鲜咸的过油肉

奇妙无比带着浓郁的农家特色的大烩菜

鲜美无比,嫩而不散的“活睁眼豆腐”

地方风味炒实窝子

捞汁莜面

红烧鲤鱼 红烧鲤鱼

清蒸黄花鱼

干炸蘑菇


饸饹面

剔尖
这些小小的饭店,或许没有大饭店那般高端气派、富丽堂皇,但无论是传统菜肴还是家常菜品,都蕴含着无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精髓之处。经过煎炒焖炸卤炖等多种烹饪手法,那些看似普通的食材总能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和诱人的味道。
而且,别忘了汾阳还是面食之乡,拥有丰富多彩的面食种类。刀削面、剔尖、拉面、刀拨面、手擀面、饸饹面、掐圪垯、扯面、豆面抿尖、擦尖等等,每一种面食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
况且,这些小小的苍蝇馆子不仅干净卫生,而且经济实惠,好吃不贵。无需花费太多,就能尽情领略到那些虽未获得官方正式承认,却厨艺精湛的厨师们所烹制出来的美味佳肴。
如果朋友们有机会来到汾阳,一定不要错过那些遍布城区的苍蝇馆子,亲身感受中国第五个厨师之乡独具风味、特色鲜明的地方美食,相信定会给您留下难以忘怀的美食记忆。
(备注附录)“苍蝇馆子”:“苍蝇馆子”的叫法来自四川,本意是一些偏僻巷子里的小馆子,店面小,也不怎么装修,环境不怎么好。但是味道很好,价格便宜,生意火爆,深受吃货们追捧。
“苍蝇馆子”这个词儿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
"苍蝇馆子"是一个爱称,而非贬义,隐含着食客们幽默的自我嘲讽。"苍蝇馆子"的东西或许不是最好吃的,却一定有着神秘的吸引力和特别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苍蝇馆子"的环境或许并不尽如人意,却一定有着最热情的老板和宾至如归的亲切温馨感;"苍蝇馆子"还有着令人开怀的便宜贴心价,师傅不错的厨艺和倾尽心力的菜品创意;更有着可以无所顾忌大快朵颐的酣畅淋漓的家庭气氛。
一些食客们喜欢把味道不错,但环境很破的小餐馆叫“苍蝇馆子”。这个昵称非常形象,其一,苍蝇馆子大都隐藏在市井小街小巷之中,其小如蚊蝇散落;其二,苍蝇馆子的店铺绝对够旧、够破、够简陋,确是苍蝇出没之地;其三,不管那苍蝇馆子巷子有多深,门脸有多小,食客们都能像苍蝇一样,追逐着味道找到这些不打广告从不宣传的小店。
市井是最能体现民生的地方,而饮食则是市井中最让人牵肠挂肚的东西,有了食物,便有了烟火气,便有了生活。“苍蝇馆子”不仅能给人带来味蕾上的亲切感,更是记忆的载体,是日新月异的生活中不变的坚守。
而“苍蝇馆子”的那些厨师们则是厨不必名,趸拥则善。店若兴达,独异为佳。
据说在好几家媒体开着专栏的老饕沈宏非就写过一篇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苍蝇馆子》的随笔。他给苍蝇馆子的特征列举了三个定义,“一、好吃,但不一定好吃死了;二、好脏,但不一定是脏死了;三、好便宜,但肯定是便宜死了。”
“苍蝇馆子”虽小,但在食客们的心目中地位可并不比那些富丽堂皇的酒店低下,三五好友,在狭小得只能摆下几张桌子的小馆子里,和邻桌的陌生好吃嘴背贴背地挤着,墙上是油烟熏出的印记……但是没人会嫌弃,一盘色泽金黄,味道鲜咸的过油肉、一盘鲜美无比,嫩而不散的“活睁眼豆腐”,一盘奇妙无比,带着浓郁的农家特色的大烩菜,再就上大酸来一碗独有风味的剔尖卜玉子那真能让人大呼过瘾。
好些开着宝马奔驰,穿着西装革履的精英和只着汗背心的工人们同踞一隅,坐在普普通通的桌椅旁大快朵颐。能把大家团结到一起的就是“苍蝇馆子”那硬是霸道的菜品味道。
“苍蝇馆子” 的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表达,比如“面积不大,岁数不大,离家贼近,价格便宜。店里做的都是家常菜,却能把你拿捏得死死的,一个礼拜不吃上几回都抓心挠肝地想……”苍蝇小馆所承担的往往不仅是果腹,还有醇厚的回忆。
而“苍蝇馆子”好听的叫法是否应该是“深巷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