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52岁,过完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子女有出息的家庭,亲戚都来串门;子女普通的,亲戚连电话都不打

真实人物传 2025-02-12 14:42:56

今年过年,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亲戚们的热情程度,似乎和子女的“出息”程度成正比。

子女有出息的,亲戚们络绎不绝,提着大包小包上门拜年;

子女普通的,连个问候电话都成了奢侈品。

这种反差,让我不禁思考:亲情,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现实”了?

亲情背后的“潜规则”

你有用,我才来

过年期间,表弟家热闹非凡。

他的儿子去年升了某大公司的高管,亲戚们纷纷上门,有的托他帮忙找工作,有的想借点钱周转,还有的纯粹来“混个脸熟”。

表弟笑着说:“今年家里比菜市场还热闹。”

而另一边的堂姐家,却冷清得让人心疼。

她的女儿是个普通上班族,收入勉强够生活。

堂姐苦笑着说:“往年还有几个亲戚来坐坐,今年连电话都没接到几个。”

这种对比,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亲戚之间的走动,似乎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联络感情,而是变成了一种“资源交换”。

你有用,我就来;你没用,我就躲。

这种“势利眼”的亲情,让人不禁想问:血缘关系,难道真的敌不过现实利益?

嫌贫爱富

人性的常态,还是社会的无奈?

有人说,亲戚之间的“势利”,是社会现实的缩影。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人都想往上爬,人人都想找关系、找门路。亲戚,成了最直接的“资源库”。

你有本事,我就来攀附;你没本事,我就懒得搭理。

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早已渗透到亲情中。

小时候,亲戚之间讲究的是“血浓于水”,互相帮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现在,时间成了奢侈品,感情成了附属品。

对于那些“无用”的亲戚,很多人连敷衍都懒得敷衍。

但话说回来,这种“势利”真的全是亲戚的错吗?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意无意地参与其中。

你有钱有势时,是否也曾对那些“普通”亲戚爱答不理?

你混得不好时,是否也曾感叹“世态炎凉”?

人性的复杂,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亲戚之间的“势利”,既是社会的无奈,也是人性的常态。

亲情与利益:如何找到平衡点?

面对这种“势利”的亲戚关系,我们该怎么办?

是随波逐流,还是努力找回那份纯粹的亲情?

首先,我们自己得摆正心态。

亲戚之间的走动,不该是为了攀关系、找门路,而是为了联络感情、互相支持。

我们不能因为亲戚混得好就去巴结,也不能因为亲戚混得差就瞧不起。亲情,应该是平等的、真诚的。

其次,学会拒绝那些“势利眼”的亲戚。

对于那些只看重利益、不看重感情的亲戚,我们没必要去迎合。

亲戚之间的走动,应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

对于那些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的亲戚,我们没必要浪费感情。

最后,珍惜那些真心实意的亲戚。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能遇到几个真心待你的亲戚,真的不容易。

对于那些在我们困难时伸出援手的亲戚,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势利眼”的世界里,守住那份难得的亲情。

亲情需要经营,也要理性看待

亲情,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需要用心经营,但也需要理性看待。

我们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血浓于水”的理想化想象中,也不能因为亲戚的“势利”而彻底否定亲情。

亲戚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既有温度,又有分寸的。

我们要学会在亲情和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既不盲目攀附,也不冷漠疏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守住那份纯粹的亲情。

写在最后

很怀念小时候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上却极度富有。

亲戚之间的走动,也从不被利益所左右。彼此相交,温暖而有意义。

如今,社会的“势利眼”让亲情变得复杂。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该忘记:亲情,最初的模样,是纯粹而温暖的。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守住那份难得的亲情。

不为利益,只为真心。

0 阅读:7
真实人物传

真实人物传

一个关心国事,家事,百姓事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