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遇人间》:蕴含味蕾记忆,流淌动人心声

传媒1号 2023-03-17 21:22:05

作为垂直综艺的代表,美食类节目其实面临着很大的创新瓶颈。

云合数据显示,2022年上新综艺题材分布中,美食类节目的正片有效播放占比仅为0.7%。其实,任何综艺题材的创新,都需要摆脱「本体」的束缚。就以美食类节目来说,它的创新方向恰恰在于能否挣脱美食的限制,进而发挥出自己的「连接」属性——连接美食背后的大众情感,连接美食背后的地域文化,乃至连接美食背后的人文价值。

今晚,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的美食情感人文纪实节目《食遇人间》。在1号看来,擅长从情感做文章的江苏卫视,再次通过《食遇人间》给美食类节目提供了一个创新思路——

用情感,来丰富美食的意义表达。

美食层:一个「美食闭环」

《食遇人间》有着一个非常工整又精巧的内容结构。

它以「美食情感化」的手法树立开篇。

第一期节目,以一封动人的视频信展开。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消防员们却必须坚持在岗,终于值守。为此,每个人都拨通了打给家人的电话,有的是告诉老人「今年过年可能回不去的」,有的则是告诉孩子「爸爸今晚不能回家吃饭了」。一顿缺失的团圆饭,便勾勒出了职业与家庭二者难以两全的矛盾状态。

随后,主持人王晓亚跟随着视频信的指引,来到了南京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加入消防队12年的罗忠臣,谈及了他对家乡云南楚雄的经典美食汽锅鸡的想念。美食,成为了每期节目的故事索引。

巧妙的是,它又以更具功能性的美食做法解剖为结尾。

譬如在第一期节目最后,当为观众讲述完消防队员们的感人故事后,牵引故事走向的关键美食——汽锅鸡,在高速摄影、显微摄影等拍摄手法加持下,它诞生的每一个步骤都被细致的还原,甚至能成为观众自行制作汽锅鸡的步骤指南。

以对美食所引申而来的情感为始,又以对美食做法的科普拆解为终。在1号看来,美食在整档节目里其实承载了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从故事性来看,美食成为了情感浓度极高的《食遇人间》搭建故事脉络的起点;而从实用性来看,最后科普式拆解美食做法,意味着故事的落脚点是以情感化的讲述,实现美食的大众普及。

一前一后,构成了一个「美食闭环」。

观众对于制作美食的知识刚需既得到了满足,同时,情感故事的加持让观众对美食的记忆与理解变得更加深刻。每一道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美味佳肴,都被附着了一层情感化的「人文滤镜」。

因此,在1号看来,在这档叫做美食情感人文纪实节目的《食遇人间》,尽管美食在节目里不是C位,但它呈现的维度却更丰富了。既有使用层面的操作指南,又要浓厚的情感碰撞。

这就为《食遇人间》与传统美食类节目在风格上的区隔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情感层:双线叙事下的情感脉络

美食有滋味,但情感居C位。

以美食为脉络,《食遇人间》其实呈现了一个双线并行的情感故事。

情感的A面,是人对美食的情感。

在听到消防队员罗忠臣表示「我来南京已经十二年了,可以说我已经快忘记家乡的味道了」,家乡团圆饭的味道,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及的期盼。为了给他烹制一道地道的汽锅鸡,主持人王晓亚跨越千里来到罗忠臣的家乡云南楚雄,一场跨越两地的寻味之旅徐徐展开。

情感的B面,则是透过美食所呈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食遇人间》里所呈现的人的情感,是多向又呼应的。

罗忠臣的父母不善言辞,母亲的身体状况也不适合长途旅行,但为了给儿子亲手烹制汽锅鸡,她连夜在家熬制特制的鸡枞油,对孩子的爱都浓缩到一锅热腾腾的汽锅鸡之中。当罗忠臣吃到小时候的味道后,也不禁潸然泪下。在这里,美食承载的是父母辈与子辈相互之间默默的挂念。

消防队员崔彦彬也很久没有回到东北老家陪父母过年。于是,她的妻子为了给崔彦彬一个惊喜,往返千里将二老接来南京过年,就像主持人王晓亚所说:「在你照顾着消防队的这些弟兄们的时候,她在照顾着你,照顾着你的爸妈」。在这里,美食承载的是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

在节目组为消防队员补办的团圆宴里,还有罗忠臣曾经的战友张志成。一盘「顶配」的煎饼果子,勾起了两人共同执行任务的诸多回忆。在这里,美食承载了战友之间生死与共的兄弟情。

而参与制作团圆宴的成员里还有一位特殊的帮厨,她曾是消防队所救助的一位被困人员。在那次救助之后,她便与消防队队员们结了缘。在这里,美食还承载了消防队伍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情感。

在双线叙事中,不同形式的情感被寻味之旅这根主线所推动,不断地积聚、酝酿,最后在「团圆」的氛围里发酵、涌动。而双线叙事里的美食,也在情感的烘托下,呈现出了更丰富的意义与滋味。

人文层:让各式各样的「人间」被看见

在《食遇人间》,所谓的人间至味,是用味蕾唤起对人间的关注。

看见「人间」,意味着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平凡的奋斗者被看见。

在第一期节目里,不论是团圆宴时刻,还是日常训练与紧急出勤,在众多的片段里,《食遇人间》为观众呈现出了消防员这个特殊职业群体的工作与生活日常,并通过罗忠臣、崔彦彬等展现了一幅鲜活的消防员群像。不论是本地的重大灾情,还是外省急需支援的抢险救灾,他们总是奋战在第一线,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舍生忘死。

通过消防员的亲人们,《食遇人间》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消防队员这个职业群体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呈现出普通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奋斗的姿态。

而除了聚焦消防员群体,后续节目中,《食遇人间》还将镜头对准了其他平凡的劳动者,用味道去讲述他们的故事。

看见「人间」,意味着让各具特色的城市与地域,通过美食出圈。

美食,往往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内在独特性的最佳代言。在寻味之旅的过程中,《食遇人间》也通过主持人的寻访,生动展现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在楚雄的大街小巷,我们看到了种类丰富的菌菇、独具当地特色的土鸡,以及目睹罗忠臣的母亲亲手熬制的鸡枞油。

实际上,每一次寻味,亦是一次润物无声的美食宣传。借助《食遇人间》,不同城市的美食特色得以呈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得以诠释;与此同时,对地域美食文化的呈现,无形中又为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和旅游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最后,看见「人间」,也意味着用鲜活的细节,让「家国情怀」这个国民情感的最大公约数,变得具体可感。

在第一期节目里,有一个令人感触很深的片段:当大家为消防队员精心准备了汽锅鸡等家乡菜,当罗忠臣、崔彦彬刚刚与父母相见,还未来得及共享美味时,一通警铃响起后,刚刚还在饭桌上的消防队员们迅速飞奔出食堂,投入到紧急出勤的任务之中,刚刚还热闹的食堂一瞬间变得空荡荡,留下了则是家人们的落寞与担忧。消防员这一职业背后所面临的危险与承载的伟大,相信在这一瞬间能够让所有的观众有着深刻的体悟。

可见,从人到地域再到家国情怀,《食遇人间》通过「以食传情」,巧妙地让节目本身变成了一个正向价值的输出出口。

1号结语

不妨来回顾一下江苏卫视在美食类节目不断深耕的脉络。

从较早的《星厨驾到》《鲜厨当道》,再到后来的《百姓的味道》《大使的厨房》,直至我们今天所谈论的《食遇人间》,不难发现,其中所呈现的变化方向,是节目语境从演播厅一步一步地向外延伸,抵达远方又回归当下,呈现主体则逐渐从美食竞技转变为以美食为索引,去触发美食背后的大众情感共鸣。

而在这些转变的背后,都显露出一根主线:迈向一种更加大众化、情感化的创新路径。

这种转向,无疑提醒着所有的内容创作者——

扎根大众,永远是创新最好的良药。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