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档,除了势头猛的《默杀》外,沈马的《抓娃娃》也是王炸级别的存在。
点映一天,还未上映就拿下了5亿票房,成龙看了都要流下羡慕的泪水。
有粉丝高呼这才是最初的麻花,熟悉的麻花终于回来了,仿佛在感慨一位误入迷途的老友回归正轨一般。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纵观开心麻花这几年的神操作,就会发现,它走到今天这步境地早有预兆。
《抓娃娃》的井喷,也救不了“自甘堕落”的开心麻花。
成于沈马,败于沈马起家于舞台剧的开心麻花,到今天正好21岁,早期可谓是默默深耕的典范。
最开始的时候,一场舞台剧,台上十几个演员,台下却只卖出了4张票。
没办法,整个领导层站在雪地里给这4位观众退票,顺道报销路费。
这样艰难的场景,一维持就是好几年,沈腾也从刚毕业的毛头小子,熬成了中年人。
直到2012年,沈腾和艾伦登上了春晚,开心麻花才迎来了第一次转机。
随着沈腾在春晚的大火,他背后的开心麻花也迎来了爆场,尝到了“明星效应”的甜头。
开心麻花一鼓作气,让沈腾参加综艺,增加露脸机会,拿下了《欢乐喜剧人》的冠军。
赵本山落幕后,沈腾接起了小品的大旗,贡献了很多口碑不错的作品,像《扶不扶》和《走过场》等。
沈腾的喜剧事业迎来了第一次高峰,他和搭档马丽的“神马组合”也成了国民CP。
一直在舞台剧深耕的开心麻花,开始将业务扩展到影视业。
没想到,推出第一部作品就成了黑马,拿下了14亿票房和7.9的高评分,可见《夏洛特烦恼》的爆火程度和高口碑。
再次尝到甜头的开心麻花,开始在影视行业深耕,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电影。
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贡献了上百亿的票房,其中沈腾马丽二人主演的占大部分票房。
于是乎,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开心麻花出品,只要有沈马二人在,票房就有保证,尤其是核心沈腾。
既然有了公式,就可以复制了,就这样,在之后的时间里,沈腾总是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开心麻花的电影里。
能主演的就当主演,当配角也要在预告里搞成“主演”,海报必须占据C位。
哪怕只是个沈腾纸片人出镜,也得宣传成“主演”。
一招鲜吃遍天也有腻的时候,慢慢地,观众不再买账,票房和评分打回了原形,留下了一堆“烂片”。
开心麻花因沈马而起,却也很难走出沈马困境。
于是,为了自救,开心麻花开始砸重金想打造出第二个沈马“万金油”。
但事与愿违,就像新东方无法复制出第二个董宇辉一样,开心麻花也无法复制出第二个沈马。
复制沈腾,后继无人为了复制沈马,开心麻花推出了艾伦、常远、黄才伦,这三位的演技还是有目共睹的。
按道理配合重金,总能砸出些水花来,可结果却大出所料。
为了捧这三位新一代“麻花一哥”,开心麻花不惜拿沈腾做“陪衬”,从《羞羞的铁拳》开始艾伦就做了男主。
为了票房和知名度,硬把戏份没多少的沈腾安在了海报C位,拿下了20多亿的高票房。
别说,招数虽然不够漂亮,但胜在票房漂亮。
于是乎,接下来的“麻花出品”们,几乎同套路复制,沈腾总是在主角位游荡。
直到《日不落酒店》,拿纸片沈腾当糊弄观众,喜提3.0低分,这一招才彻底玩不转了。
至此,“含腾量”一次应运而生,一次次上当的观众们,在买票前通常会确认下真实的“含腾量”。
以至于,部分麻花影片还专门拿“含腾量”高做宣传噱头,有种莫名的黑色幽默。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观众不买账,就别这么玩了呗,其实不是开心麻花不想,而是不能。
因为有个神奇的现象,无论是谁,离开了沈腾就失去了票房号召力,连马丽都不能幸免。
马丽作为他的“黄金CP”,国民知名度自不用说,但无论是小品还是电影。
拿到高口碑票房的几乎都是二人合体的,一旦马丽“单飞”,“笑果”就惨不忍睹,评分也没眼看。
艾伦就更不用说了,提起他,你先想到的就是站在旁边和沈腾搭戏的他,张嘴嘿嘿嘿的“傻大个”几乎成了固定形象。
一出场就大体猜到他要承担个什么角色,唯一拿得出手的成绩还是靠沈腾站C位的艾迪生一角。
黄才伦虽然有着“麻花接班人”的名头,但表现显然扛不住大旗。
和艾伦一样,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沈腾配角,做配角闪闪发光,周式无厘头也能手到擒来。
可一旦扛大旗作主角就明显的力不从心,好不容易积攒的口碑也被败光,被嘲“不适合演喜剧”。
常远更不用说了,脸熟是脸熟,春晚电影老能看到他,但非要细究他演过啥,还真就想不起来。
作为演员,这确实很尴尬。
但作为麻花的主推之一,常远还是主演了多部电影,但无一例外全部扑街。
总是在4—5分之间徘徊,还喜提金扫帚最失望男演员称号,打拼多年,拿到这样的成绩,显然没办法接沈腾的班。
口碑还不错的就是魏翔了,演技扎实,观众缘又好,被称为“内地吴孟达”。
甚至有网友辣评,沈腾不一定的周星驰,但魏翔一定是达叔。
前年他主演的《杀手》,虽说只拿下了6.1的分数,但大家对他的表现还是十分肯定的,为了他还多给电影打了一颗星。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魏翔距离接替沈腾,显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反而二人合作倒有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挂羊头卖狗肉何时休?成也“含腾量”,败也“含腾量”,谐音梗+汉化版+含腾量,开心麻花出品似乎逃不出这个公式。
以至于看到它的电影,好笑是好笑,但总觉得缺了点啥。
对于开心麻花来说,沈腾是招牌,但似乎也是解不开的结,一次次的炒作“含腾量”的背后是对沈腾多年口碑的消耗。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口碑是靠一部部作品积攒起来的,大家只会为你的作品买单。
就像当年张艺谋挖掘还未毕业的章子怡,刚入行就凭借《我的父亲母亲》拿下了百花影后一战成名。
对于章子怡,张艺谋曾苦口婆心地劝说她:
一定不要为了钱乱接戏,不然会断送自己的前程。
幸运的是,章子怡一直把这句叮嘱放在心上,爱惜羽毛,一步步走向国际,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影后。
显然,沈腾似乎并没有领悟到这句话的精髓。
喜剧演员出身的他,凭借扎实的功底打下了路人缘极佳基础,只要有他在,大家就会为他买单。
哪怕被“含腾量”闪了一次又一次,只要是高腾量,大家还会去买单。
可再看沈腾这么多年作品的评分,票房是拿到了,可口碑很难评。
如果在这样消耗下去,张艺谋当初对章子怡的担心,就会在沈腾身上验证。
同理,作为开心麻花的“代言人”,如此一次又一次用“含腾量”来闪观众,也是在消耗自家的口碑。
幸运的是,这一次的《抓娃娃》,开心麻花还是拿出了诚意,票房也给出了答案。
如果开心麻花依旧延续以前的做事风格,显然《抓娃娃》再高的票房,也无法拯救“自甘堕落”的开心麻花了。
什么叫自甘堕落?不为钱拍片干嘛!只要观众愿意看票房高就够了。那么清高有什么用啊
电影版的变形记,马桶台记得过来收版权费用
确实越来越烂了
国际章就算了吧
质量不行赚钱阿
挣钱嘛,不寒碜,一代新人换旧人
开心麻花现在需要抢救吗?你酸的太厉害了,需要抢救一下。
小编这是在一本正经的扯淡吗
就像当年的张某谋把还未毕业的国际章拿下一样。导演就是厉害,碰到个能为了艺术 献身 的一下就拿下了。
小品拍成电影,本来当个小菜还挺好的,结果非要吹成是个主菜,这事我以为只有棒子泡菜才能干得出来
总有人看别人火了就眼热,得了红眼病就贬低别人。小编我说的不是你。
从来不看绝对了,基本不看
钱赚到了就行了,那管三七二十一
韩非子曰:开心就好不准麻花!
在堕落我也看腾马组合,不看章
这电影的确越拍越垃圾
这边洗的捧上天,那边现实的压下去[得瑟][得瑟][得瑟]
其实我觉得袁华演技不错。比那几个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