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0岗位VS119万份简历:央企春招数据引爆就业焦虑

开心没烦恼 2025-04-07 21:19:16

一则来自央企的春招数据惊爆全网——中国核工业集团春季校园招聘1723个岗位收到简历总量达到119.6万份,985高校优等生挤破头应聘基层技术岗的场面,正在上演比春运更魔幻的就业狂潮。

■ 1:1500的生存游戏

在这座由百万青年堆砌的求职金字塔里,藏着令人窒息的数据密码:平均每个岗位要淘汰695名竞争者,即便是清北复交的毕业生,也要与同级别院校的4个班级人数同时竞逐。更残酷的是,在焊接技师、辐射防护员等岗位说明里,"双一流硕士"已成基础门槛。

■ 学历通胀背后的时代断层

当北京某985高校核工程专业研究生李明(化名)第三次投递中核集团时,他苦笑着展示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投递记录:"现在连反应堆厂房通风岗都需要发过SCI论文"。这种学历倒挂现象,折射出我国每年1158万高校毕业生与产业升级滞后的深层矛盾。

■ "读书改变命运"的魔幻转身

教育部门数据显示,近三年重点院校工科生体制内就业率激增47%,与之形成荒诞对比的是:某省属二本院校机械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平均起薪下降11.3%。现如今很多教育相对落后区县,县中考淘汰50%人上职高,剩下50%拼命高考进二本,结果发现赛道尽头站着清北硕士。

■ 结构性失业困局何解?

人力资源专家指出,这场就业地震本质是"人才堰塞湖"效应。当高端制造业尚未完成转型升级,互联网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教培、房地产接连震荡,百万学子只能涌向稳定性更强的央企。而中核集团招聘负责人透露,实际拟录取的8000人中,超过60%将派驻西北戈壁的基层站点。

■ 突围者的新生存法则

在浙江某独立学院,辅导员开始建议学生"向下兼容":考取高压电工证、无损检测证等实用资质;江苏某双非院校则推出"核电外包企业定向班"。这些被就业市场倒逼的教育改革,正在重塑新一代青年的择业观。

这场震撼人心的简历洪流,既是Z世代面对不确定性的集体焦虑投射,也是中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注脚。当顶尖人才开始争夺曾经"看不上的岗位",或许我们更该思考:如何让狂奔了二十年的高等教育,与真实的中国产业脉搏同频共振?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