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血栓堵塞肺动脉,专家“限时挑战”保其脱离生死一线

社会快讯 2022-11-07 17:29:34

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运输系统瘫痪,其结果可能是致命的。肺动脉里的血栓若未得到及时而正确的专业化干预处理,可能造成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负荷逐渐增加,最终右心衰竭,甚至死亡。

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大血管外科副主任、病区主任张志东为一名14岁少年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深低温间断停循环下以最快速度为其剥脱肺动脉内膜取出血栓,帮助少年脱离生命危险。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小树今年14岁,是个活泼开朗的少年。

前段时间,正在上班的小树妈妈突然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孩子晕倒了!

原来,小树在课间活动的时候出现头晕,随后摔倒在地,还伴有气喘、恶心,休息之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老师紧急拨打120将孩子送往当地医院。

住院期间,小树出现右下肢酸困、麻木,检查显示右侧股动脉有血栓,急诊行“右侧股动脉取栓术”,术后孩子右下肢症状得到缓解。

几天后,小树的彩超检查提示他有非常严重的心脏问题,合并有肺动脉血栓以及由此导致的重度肺动脉高压等。

在当地医院住院期间,气喘等症状越来越重。为探明这名少年的问题,120急救车将他紧急转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CCU,为患者进一步检查治疗。

大血管外科副主任、病区主任张志东会诊后,全面分析了患者的症状、检查等,确立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占位、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卵圆孔未闭、易栓症。

严重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导致了小树活动耐力非常差。医学上对活动耐量的评估有一项检查叫做“6分钟步行实验”,是通过计算一个人6分钟内在平地能行走的直行距离,来评估这个人的心脏和肺脏功能,健康人通常在500米以上。而小树根本做不下来,甚至在病区里连半个病区(大约30米)的距离都坚持不了。

肺动脉高压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可导致右心室负荷增加,最终右心衰竭。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 500~2500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罹患该病。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疾病发展的结果,和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一样,若未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干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可以进展为右心衰竭。肺动脉压力越高,预后越差。当平均肺动脉压发展到 40 mmHg以上时,如再不接受治疗,5年生存率仅约30%。

小伙子才14岁,他的人生还应该很长。

张志东主任带领团队认真研究评估小树的病情后认为,小树的情况应该实施一种叫做“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外科手术。

目前,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此类疾病唯一治愈性手术。但由于手术难度极高,风险性极高,因此国内开展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医院很少。

术前,张志东主任带领麻醉、体外循环、重症监护专家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麻醉要点以及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策略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志东主任开始拯救小树的“心”、“肺”。

手术中,张志东主任小心切开患者的肺动脉,仔细清除双侧肺动脉内的血栓,同时将肺动脉内膜剥脱。整个过程又快又准,双侧肺动脉手术的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分别仅用了16分钟和9分钟。手术的治疗效果非常好,肺动脉压力术前是96/45mmHg,手术结束时已降至36/17mmHg,可谓立竿见影。

由于右心室占位肉眼下无法确定是陈旧血栓还是肿瘤,并且包饶多根三尖瓣腱索,张志东主任还为患者实施了心室占位切除、三尖瓣腱索重建成形、卵圆孔未闭修补术等,一次性解决了患者的多项“心”、“肺”难题。

术后第一天,患者全麻完全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开始进食;第2天,就由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与家人团聚。

医生向治愈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据张志东主任介绍,肺动脉内膜剥脱术需要从血管壁上把机化血栓连同动脉内膜剥离下来,对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确认剥离层面、完整剥离阻塞血管的机化血栓的同时,要防止血管破裂和大出血,医生操作时需要十分全面的综合技巧。

该项手术的第二个特殊点是“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既要保证手术在无血视野中顺利进行,又要保护患者的脑部和全身组织器官、避免发生认知障碍、脏器衰竭等并发症,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需要在深低温间断停循环下进行。在脑氧监测下降到患者耐受的低值之前,完成剥离操作。

对外科医生来说,完成该项手术必须要做到“限时挑战”。此类手术,单侧单次剥脱,患者深低温状态一般不能超过20分钟。张志东医师团队,进行双侧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单侧单次剥脱时间分别为16分钟和9分钟。

手术的成功是多团队协作的结果,麻醉医师的循环管理、体外循环医生对人体温度的精确控制,都是手术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

通讯员:朱之韵

0 阅读:5

社会快讯

简介: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动态,和最新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