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机首飞,切断美国供应链,美军战略大后撤,中美拐点已出现?

筱筱同学 2025-01-06 10:53:35

短短数周之内,中美之间的风云变幻,变量因素纷至沓来,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源于我国两款尖端六代机的惊艳首飞。沈飞与成飞两大航空巨头,先后展翅高飞,其六代机之姿,宛若天外来客。紧接着,我国新一代预警利器——空警-3000的成功试飞,以及搭载电磁弹射技术的076型战舰的荣耀下水,无不昭示着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从此刻起,我国在新型武器领域的研发步伐,已悄然超越美国,领跑世界。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局之下,美国国内亦悄然兴起一股声音,他们认为,中国在同一天试飞两款第六代战机,竟如同精心布下的陷阱,宛若昔日美国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这幕后,似乎隐藏着中国意图将美国拖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的深谋远虑,进而逐步蚕食美国本已岌岌可危的联邦财政,最终让美国重蹈苏联覆辙。

美国所遭遇的困境,与苏联解体前那般相似。昔日,美国曾试图以击败苏联之姿,来制服中国,意图再次维护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全球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之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将28家美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并将10家美国企业纳入出口管制名单。而这些企业,无一例外,均为美国军工企业或与之相关的企业。尤为关键的是,这10家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的企业,均为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和格鲁曼的子公司。洛克希德公司,作为F-22和F-35战机的生产商,代表着美国战斗机技术的巅峰。而格鲁曼公司,则生产了B-2隐形轰炸机和B-21隐形轰炸机。可以说,这两大美国军火巨头,或许是美国仅存的能够研制并生产第六代战机的企业。这不禁让人遐想,在这场隐秘的较量中,谁将最终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六代机的首次翱翔天际,以及对外宣布对美企子公司的出口管制,如同一把锋利的利剑,斩断了美国军事供应链的脉络,限制了其在六代机领域的腾飞。有声音指出,若中国在稀土领域对美国军火巨头祭出出口管制的大招,其影响将如同多米诺骨牌般连锁反应,不仅将拖慢美国六代机的研发步伐,更可能对美国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造成重创,时间跨度或许长达五年。毕竟,要重建一条完全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美国不得不自力更生,从挖矿到提炼,这趟旅程对于进度缓慢的美国而言,五年或许都只是个开始。

正当中国两款六代机完成试飞之际,美国海军学院亦发声,建议美国战略收缩,放弃对第一、第二岛链的过度依赖,将兵力后撤至第三岛链,以守护其“势力范围”东太平洋的安宁。纵然这番言论略显空洞,但美国在第一岛链的战略重心悄然后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12月14日,美国防卫相中谷元宣布,驻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已开始向关岛和夏威夷等地转移兵力,首批100人已踏上征程,预计在未来数年内,将有9000名美军从冲绳撤至关岛和夏威夷,这一战略调整,无疑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增添了新的变数。

这迹象昭示,美国已敏锐察觉,中美在第一岛链的军事力量对比已悄然生变。即便凭借其强大的军事投送能力,亦难以逆转亚太地区军力对比的失衡局面。在此背景下,美国似乎唯有将战略重心逐步后移,布局于第二岛链乃至第三岛链。某种程度上,美国已悄然“弃守”第一岛链,其战略意图已非将其作为遏制中国的“桥头堡”,而是将此地视为一旦冲突爆发,便即刻陷入战火纷飞的“战场”。

由此观之,美国在印太地区对中国进行围堵,企图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已然失效,甚至出现了攻守之势逆转的微妙迹象。

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美国不仅引领着全球格局的变迁,更主导着全球军事技术的发展潮流。美军代表着全球最先进、最具战斗力的军队。然而,随着中国六代机的问世,这一局面首次出现扭转,中国领跑于六代机时代,谱写新的篇章。

如今的美国,宛如昔日的苏联,步步逼近那令人唏嘘的覆辙。在强大武器装备的庇护下,苏联的军事预算如同脱缰之马,肆意膨胀,一度攀升至GDP的40%之巨。这犹如一颗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埋藏在苏联体制的根基之下,最终引爆了僵化的体制,将其推向了轰然倒塌的悲剧结局。

现今的美国,尽管其军费支出仅占GDP的3.5%,却如同无底洞般,吞噬着联邦财政的47%可支配收入。2025年,这一比例更是直指50.6%,令人瞠目结舌。在美债如山高耸、军事技术日渐式微,以及产业回流与大规模补贴政策的双重压力下,美国政府犹如陷入泥沼,唯有依靠源源不断的借贷,方能维系这架庞大国家机器的运转。若此趋势持续蔓延,美国命运的终章,恐怕将不可避免地重蹈苏联覆辙,留下一段令人深思的历史悲剧。

0 阅读:33
筱筱同学

筱筱同学

每天更新原创视频,欢迎小主点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