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巨大,美国率先扛不住,不仅改口和谈,还要派人来中国一趟

星揽史说 2025-03-20 17:24:02

美国终于扛不住了,意识到靠关税战无法称霸全球贸易!

不仅国务卿鲁比奥一改强硬立场,暗示要与被征收关税的国家,展开双边谈判。

美国这次是真的准备放下身段,寻求缓和,还是另有盘算?

美国“关税大棒”受挫

近日,素来以强硬著称的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公开场合突然改变了一贯的语气。

他表示,美国政府准备与那些被征收关税的国家坐下来,进行认真的谈判,这一表态,显然不同寻常。

要知道,在此之前,鲁比奥曾扬言要对全世界都加征关税。

然而,现实显然给了鲁比奥当头一棒。

随着关税战的持续升级,美国国内外的压力与日俱增。

普通民众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关税战的影响。

超市里的商品价格节节攀升,从衣食住行到日用百货,物价上涨的压力无处不在。

不少家庭被迫开始精打细算,连周末外出就餐的频率都不得不减少。

与此同时,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也坐立难安。

他们眼看着美元汇率持续走低,股市时而大起大落,对美国经济的前景越发忧心忡忡。

一些投资者甚至公开表示,他们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预期日益强烈。

面对国内民众的不满和资本市场的担忧,特朗普恐怕也没料到,他的关税政策会引发如此多的问题。

民意调查显示,他的支持率正在不断下滑,越来越多的选民对他的经济政策感到失望。

对于正准备竞选连任的特朗普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只是美国在试图换一种方式来实现其目的。

先用关税施加压力,迫使对方就范,然后再坐下来谈判,争取在贸易规则上获得更多让步。

但问题是,当今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再也不是美国一家独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时代了。

其他国家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利益和底线,也有能力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因此,鲁比奥的表态转变,与其说是美国态度软化,不如说是形势所迫。

戴恩斯请缨访华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微妙而敏感的时期。

戴恩斯在踏入政坛之前,他曾是商界的一员猛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带领美国企业来到中国开拓市场。

在中国,戴恩斯一待就是六年。

这六年里,他不仅敲定了不少商业合同,也对中国的文化和市场,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去年的总统大选中,当许多人还在观望、犹豫的时候。

戴恩斯就果断地站到了特朗普一边,成为了他竞选团队中的中坚力量。

特朗普也没有忘记这位老友的付出,他公开表态,将全力支持戴恩斯,角逐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的宝座。

然而,让戴恩斯下定决心要出面调停的,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商界的焦虑和不安。

随着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许多在华美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它们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直线下滑,重组供应链更是花费了巨额成本。

而不断加征的关税,更是让它们的利润缩水得厉害。

事实上,在特朗普政府内部,对华政策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和争议。

鹰派们洋洋得意地认为,限制芯片出口,已经让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陷入困境,这正是加大施压的大好时机。

但温和派却愁眉不展,他们担心再这样下去。

美国在华的经济利益将会付之一炬,到时候连谈判的筹码都不剩了。

在这种背景下,戴恩斯的态度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次主动请缨要出任特使访华,戴恩斯的目的其实很明确。

他想亲自来到中国,去感受一下中方的真实态度,探探美国在对华政策上还有多少回旋的余地。

各方态度不一

戴恩斯的提议一经提出,立刻在华盛顿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支持的人有之,反对的人有之,更多的是观望和猜测。

批评声音中,最响亮的是来自鹰派阵营。

他们认为,特朗普政府好不容易在贸易战中占了上风,现在突然派特使去中国,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吗?

这些人的逻辑很简单粗暴:打就得打到底,千万不能露出软弱的姿态。

一些外交圈的老手则提出了不同的担忧:美国新任命的驻华大使还在国会等待确认。

面对这些质疑,白宫方面选择了沉默。

作为总统,特朗普对戴恩斯的提议不置可否,如今似乎是在等待各方反应,权衡利弊。

这种态度,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他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和犹豫。

倒是美国商界,对戴恩斯的行动反响最为热烈。

这些精明的商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中美关系的紧张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剑,随时可能砍断他们的生意。

有意思的是,不少商界人士私下里透露,他们觉得中美之间的问题反而更容易谈。

因为中美虽然有分歧,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不像美国和欧盟、加拿大这些老盟友之间,牵扯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纠葛,反而更难解决。

对这些人来说,戴恩斯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他们希望戴恩斯的访问,能为中美关系打开一扇新的窗户,哪怕只是一条缝,也聊胜于无。

当然,戴恩斯最终能否成行,还要看特朗普的态度,作为总统,他有权力随时叫停这次访问。

但如果特朗普真的点头,那无疑将释放一个重要信号:

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单纯的强硬已经走不通了,需要寻找一条新的路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戴恩斯此行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他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结语

对于中方来说,戴恩斯的提议固然值得欢迎,但也不必抱以过高的期望。毕竟,改善中美关系的关键,不在于某个人的出访,而在于美国能否真正转变思维,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中国。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2025.3.17-《美国务卿:美国将在征收关税后与各贸易伙伴进行双边谈判》

2.新浪财经-2025.3.17-《鲁比奥暗示美国在实施对等关税后可能会寻求新的贸易协定》

3.财联社-2025.3.17-《“特朗普关税战”走向何方?美国务卿:美国或与各国进行双边贸易谈判》

0 阅读:0
星揽史说

星揽史说

风花雪月映江山,诗意人生梦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