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参议院上演了一场震撼政坛的“家庭内斗”。总统小马科斯的亲姐姐伊梅·马科斯在听证会上突然发难,直指政府将前总统杜特尔特移交国际刑事法院(ICC)审判的决定“背叛国家尊严”,并质问:“菲律宾什么时候成了海牙的一个省?”这一犀利发问瞬间点燃全菲舆论,更暴露了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派系的权力博弈已走向公开化。
一场听证会揭开的“主权之殇”在听证会上,伊梅·马科斯火力全开,将矛头对准弟弟小马科斯的政策:“把前总统送去国外受审,就是把菲律宾当成了殖民地!”她痛斥政府“出卖主权”,并反问:“如果外国人能随意抓走同胞,菲律宾的家门何时才能关上?”这番话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引发数百万菲律宾人共鸣。
小马科斯政府试图用法律解释“自圆其说”,司法部长雷穆拉称ICC虽无管辖权,但可对个人追责。但伊梅当场揭穿逻辑漏洞:“总统曾说菲律宾不需要外部司法,现在却亲手将同胞送进外国法庭,这算哪门子自尊?”
从“禁毒英雄”到“主权替罪羊”杜特尔特曾以“铁腕禁毒”赢得底层支持,但如今被押送海牙的场景却让争议焦点彻底转移。民众愤怒的矛头不再指向“禁毒合法性”,而是“国家颜面”。在杜特尔特的家乡达沃市,支持者焚烧ICC旗帜,高喊“菲律宾不是殖民地!”连曾反对杜特尔特的副总统莎拉也站出来指责政府“向外国势力低头”。
哈佛学者指出,这种“殉道者效应”正在发酵:原本批评杜特尔特的群体因政府的“软弱”转而声援,反而强化了其道德光环。而杜特尔特家族在棉兰老岛经营数十年的地方势力,更让局势暗藏火药味——当地甚至出现“自治”呼声,军方已进入战备状态。
国际博弈下的“政治豪赌”这场风暴背后,大国的沉默与动作耐人寻味。中国第一时间呼吁ICC“避免政治化”,被解读为支持菲律宾主权;美国虽未表态,但马科斯的亲美倾向与杜特尔特的“禁毒共鸣”形成矛盾。
更危险的是,ICC近年屡陷“选择性执法”争议,对普京、内塔尼亚胡的逮捕令被批“政治工具化”。如今审判杜特尔特,被反对者视为“西方主导的表演秀”。一招不慎,恐成“亚太乌克兰”?分析人士警告,若审判结果引发国内动荡,菲律宾可能重蹈1986年老马科斯家族流亡的覆辙。小马科斯押上政治遗产的“豪赌”,或因地方武装倒戈、军方内讧而崩盘。而国际社会最关注的,是菲律宾是否会将南海问题与内政捆绑,成为地缘博弈的“导火索”。正如一位外交官所言:“海牙的审判庭,或许正在书写菲律宾的未来剧本。”此刻的菲律宾,正站在主权尊严与政治算计的十字路口,而每个菲律宾人的选择,都可能改写这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