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每10个育龄女性中可能就有一个患病,全球约1.9亿女性受到影响;
不孕症患者中此病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2-3倍,患此病的不孕症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3-4倍;
患此病的患者自然妊娠率极低,最低可达2%,最高才10%。
这个病完全没有统一的症状,不同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可完全不同,比如轻症患者可能表现为剧烈腹痛、不孕或两者并存,然而重症患者也可能完全没有任何症状。
没错说的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个对生育的危害性堪比癌症的妇科良性疾病。
01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如果您仅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只是导致怀孕率变低,不孕症发病率增高,那您可能低大大低估了它的影响。
如果单纯导致不孕,那么试管婴儿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但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育的影响在于它不但导致不孕率大增,还是自然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4年加拿大一项长达12年的随访,研究了31068位育龄女性队列,首次揭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加。
2016年、2019年英国、美国等陆续开展了前瞻队列研究依次确认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自然流产风险之间的关系。
时间来到2022年,第38届ESHRE年会SEUD主席Felice Petraglia教授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复发性流产独立的危险因素。
也是在这届年会,发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重磅指南,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加。
但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会导致自然流产,机制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以下主要是来源于学界的猜测。
比如,卵子质量差及非整倍体机率增加。
卵巢颗粒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酶表达异常、LH受体表达异常、以及高水平PRL导致孕激素合成能力下降,造成黄体功能不全。
在位内膜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异常造成子宫内膜蜕膜化缺陷,如孕激素抵抗、雌激素效应增强,子宫内膜纤维化,子宫内膜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紊乱,异位内膜被机体识别为“异物”,激活体内免疫系统导致流产的发生。
02理解内异症的新角度
目前学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解大部分还停留在经血倒流学说,所以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解决方案非常有限,大部分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面。
比如症状轻微者采用期待疗法,大多数是对症治疗,腹痛就止痛,正常备孕,争取早日怀孕;
怀孕困难的患者,可以尝试排卵后使用孕激素,既能改善内膜容受性,又能改善黄体功能;
还是不能怀孕的患者,如果年轻,则考虑手术改善内异;如果年龄偏大,直接选择辅助生殖,促进怀孕。
最近随着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多种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肥胖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在肿瘤研究领域,也发现肠道菌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有针对肠道菌群进行的增强小鼠抗肿瘤能力的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腹腔与肠道毗邻,又和恶性肿瘤一样具有高度侵袭性,且容易复发,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内异症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
另外,子宫内膜异位症除了导致妇科症状外,90%的姐妹有胃肠道症状,比如腹胀、恶心、便秘、腹泻、呕吐等.
这进一步提示我们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
03肠道菌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互为因果
有小鼠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后14天、28天时虽然可以发现腹腔明显粘连形成和典型的异位病灶,但是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但是造模后42天,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出现明显差异,内异症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富集,正常组拟杆菌门富集。
这个结果很多学者在小鼠研究中都得到了证实,还有学者在对灵长类恒河猴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这个结果说明,疾病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存在时间累积效应,如果在此过程中进行有效干预可能有希望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还有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粪便种拟杆菌含量高于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给予甲硝唑处理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粪便种检测不到拟杆菌。
甲硝唑处理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体内病灶有变小现象,推测甲硝唑通过靶向作用于拟杆菌,导致病灶内巨噬细胞含量降低,进而起到抑制内异症病灶的作用。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发现,当给已经接受甲硝唑处理,内膜异位症病灶体积明显减小的小鼠灌服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的粪菌后,小鼠内膜异位症病灶体积明显变大。
这说明,特定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发展。
以上的动物研究说明,内异症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反过来又促进了内异症的进展,这两者互为因果。
04从肠道菌群角度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纠正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以恢复其正常功能状态已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
①益生菌疗法
益生菌做为活的微生物,可以促进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
事实上,在肠道微生物群中识别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征,可能为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治疗开辟新的可能性。
在一项随机的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中,涉及到被诊断为3~4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给予乳酸菌配方每天口服1次,连续8周。
这项研究包括了37名在过去三个月里没有接受激素治疗的参与者。
使用VAS量表在基线、8周和干预后12周对痛经、性交困难和慢性盆腔疼痛进行评分。
结果显示乳酸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疼痛存在积极作用,痛经最显著的改善是在8周后。
动物研究表明,口服乳酸菌可以有效地治疗和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这种效应被认为是通过增加IL-6和IL-12浓度和增强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来介导的。
因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生态失调和炎症可导致NK细胞活性受损,而乳酸杆菌已被证明可以逆转这种免疫失调。
值得注意的是,益生菌治疗不仅改善了现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还显示出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生长的能力。
②饮食调节
不同的膳食成分会向肠道输送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和植物营养素,引起不同的菌群改变。
谷类食物的摄入可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富肠道菌群中的蔷薇属、双歧杆菌属和小类杆菌属,这种改变与机体功能的改善相一致。
无麦麸食品,如水果、蔬菜、肉、蛋、奶等,可改变肠道菌群分布并调节肠道通透性,结合益生菌添加可抑制抑郁症患者体内免疫炎症级联反应,改善精神状态。
不易消化的膳食纤维摄入也可改变肠道菌群构成,进而引起体重减轻、降低体内炎症状态。
护士健康研究II(NHSII)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水果高摄入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存在非线性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在柑橘类水果中特别明显。
与每周摄入柑橘类水果<1份的妇女相比,每天摄入量≥1份的妇女患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降低22%。
在所测定的营养素中,只有β-隐黄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黄色胡萝卜素类,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的摄入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低发病率显著相关。
另外,本周美国妇产科杂志刊登的最新研究发现,食用富含红色/加工肉类和精制谷物的不太健康的饮食可能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产生不利影响。
③粪菌移植
将健康者的肠道粪便悬液移植到受者体内,是目前较直接、快速改变肠道菌群的方法,有效率高达90%。
但是可能由于粪菌移植的过程容易引起患者厌恶、不愉快,导致临床上在非肠道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普及度不高,患者对此的接受性也不好。
令人兴奋的是,口服胶囊剂型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总之,肠道菌群与内异症相关研究的一系列成果可能改变目前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将来可能绝大部分内异症患者可以选择自然生育。
试管对内异症患者来说只是权宜之计,即便能成功怀孕,后期不明原因胎停流产依然是令人头大的问题,如果能从根源上改善内异症,也许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所以,让我们一起跟随科学的脚步,也许未来怀孕会很简单!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1]黄筱頔,郁琦.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症的病因探究[J]. 生殖医学杂志,2023,32(5):802-806. DOI:10.3969/j.issn.1004-3845.2023.05.027.
[2]Practice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 cine.Endometriosis and infertility: a committee opinion[J].Fertil Ster- il,2012,98( 6) : 1400-1406.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 3) : 161-169.
[4]Baris Ata, Sule Yildiz, Engin Turkgeldi et al. The Endobiota Study: Comparison of Vaginal, Cervical and Gut Microbiota Between Women with Stage 3/4 Endometriosis and Healthy Controls. Sci Rep. 18 Feb 2019.
[5]赵丽辉,李艳梅,张学红.肠道菌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关系的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21,30(7):971-975.
[6]Gut Microbiota and Endometriosi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Pharmaceuticals (Basel). 2023 Dec 7;16(12):1696. doi: 10.3390/ph16121696.
[7]A prospective study of dietary patterns and the incidence of endometriosis diagnosis. Am J Obstet Gynecol. 2024 Oct;231(4):443.e1-443.e10. doi: 10.1016/j.ajog.2024.04.030. Epub 2024 Apr 29.
[8]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endometriosis .Human Reproduction, Vol.33, No.4 pp. 715–727, 2018 .© The Author(s) 2018.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