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早晨,睡到自然醒的感觉真好。
看了一眼时间,8点半了,太阳已经很毒了,最近几天夜跑,每天三公里,不多,但是对于长久不运动的我来说还是很累,是那种从骨子里透露出的乏困。
本来准备像上周一样周末早上早起跑步的,但是醒来的晚了,就算了,还是晚上跑吧。
上称一称,一斤没瘦。减肥两周了,上周减肥四天天瘦了四斤,周末和朋友聚餐一顿吃回来了。这周减肥五天,上称一称,一斤没瘦。
想起来网上有句话,成年人的世界,除了长胖,其他的都是不容易的。
和我姐聊了会天,她又鼓励我坚持少吃多练。
反正减肥可能会瘦,但是不减肥是一定会胖的。
在如今物质极度丰裕、科技发达减少人工很多操作的年代,除了主动减肥减熵,否则是不会自动瘦下去的。
02 读完李娟,后劲太大了这几天天一直还在回味李娟的作品。她怎么能写这么细腻呢?我不相信她是纯靠记忆写出来的。
我写作就是因为记忆力不好,经常当时很开心或者很不开心的事情,过几天就忘得干干净净,比如你让我想前年元旦跨年我是怎么过的,有过怎样突如其来的感悟,当时是什么情绪,我完全记不住。
所以我写作,有一点灵感和想法必须立刻写下来,而且要发表出去,要得到读者和流量数据的反馈,过了当时急切想输出、发表的当口,就没有激情去写了。
比如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有一个拖欠我们五六年五万多账款、多次催收无果的无赖客户,因为他们要给其他的供应商打九万多的款,结果财务人员不小心打到了我们公司的账户,对方一下子从高高在上的欠钱的大爷变成了低三下四恳求我们尽快把多余的款项退回的可怜人。当时真是感觉讽刺、好笑又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当时即使在回家的高铁上,依然灵感爆棚,一心想改编成短篇小说发表,甚至动笔写了一小段了。但是因为对人物形象、性格的刻画始终不满意,最后搁置了,后面是一点想提笔的欲望都没了。
李娟是怎么记住那些过往岁月里的细节呢?那些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有趣的想法,形象的比喻,富含哲理的语句,美妙的风景。
我的书友小余姐认为,李娟应该是长期积累、观察、思考输出的结果,这可能和她长期
独居有关,作家在孤独中更加清醒,也更容易把自己丰沛的感情升华。
我非常赞同无戒老师说的:李娟的大火给普通写作者的启示就是:如实地书写生活,就够了,甚至不需要技巧,不需要方法,只需要满腔的热血和想要倾诉的欲望就好了。最好的文字,或许就是这种浑然天成不加雕琢的作品。
03 读和写的纠结最近我开始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上下册的两本大部头。
这两本书是2020年买的,也是在一个五月,黄昏的时候。当时我背着重得我蹲下去就起不来的登山包,从北灵山重装露营后风尘仆仆地回家。
到小区门口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在摆书摊。书不多,只有寥寥几本,但都是经典。
我忍不住蹲下看了一下,一翻,书的手感非常好,装帧精美。礼貌性问了一下价格,摊主说三本10块钱。真是良心得不能再良心了。
摊主说,书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全新的,但是也保存地很好,这些书是她以前开咖啡馆的时候摆放在店里供客人看的。因为疫情,咖啡店开不下去了,只能关了店,把这些书低价卖一卖,回点血。
真是美强惨的女生,小小年纪能开店创业,又遭遇疫情关店这样悲惨的事,同情又有点佩服她。
我一边和她聊,一边挑书。说实话,这个价格和这个质量,我想全买下来,但是考虑到租房,家里的东西不宜太多,否则搬家太痛苦,我还是抑制住了自己想包摊的冲动。
最后纠结了一会,我挑了《战争与和平》上下册和鲁迅的《呐喊》。
《战争与和平》有多大部头呢?在微信读书上,李娟的《我的阿勒泰》是410页,而《战争与和平》是3476页,相当于8.5本的《我的阿勒泰》。
今天的天气有点热,很像盛夏的感觉。上午读这本《战争与和平》,总是分心,总想写点东西,于是合上书翻开电脑写,写一点又废稿,又翻开书读。这样循环往复,在读和写之间反复纠结。
我不知道文字创作者是不是经常会有我这样的烦恼,只读不写,总感觉手痒,没有内容输出,没有成绩体现,没有收入进账;只写不读,又感觉不可持续,等肚子里的墨水消耗完,也就江郎才尽了。
纠结几次以后,看着书,穿堂风一吹,不小心在沙发上睡着了,起来就有了这篇夏日周末午后的内心独白,像是自己的喃喃自语,又像是一次意识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