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不遵从乾隆嘱咐,抄光和珅家产,为何15年后却追悔莫及?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2-13 08:38:32
前言

和珅,这位乾隆朝的“天下第一贪”,嘉庆一登基就拿他开刀,家产抄得干干净净,让全国上下拍手称快。

可谁能想到,这场震惊朝野的大清反腐,15年后却成了嘉庆帝心中挥之不去的遗憾。

他为何后悔?是因为和珅藏着乾隆的什么秘密,还是抄家引发了什么不可收拾的后果?一个天子,为何会为“整治贪官”而追悔莫及?

一,乾隆的宠臣有多牛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他的前半生命运多舛。

1750年和珅出生于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三年其弟弟和琳降生,母亲随之难产而死。

后来父亲又死去,和家兄弟受到父亲偏房妾室的照顾而长大。

和珅从小就知道只有读书才能够改变命运,所以他一直手不释卷,这使得他精通了满蒙回汉四种语言。

1768年,18岁的和珅娶了当时直隶总督的女儿,这对他未来的前程起到了莫大的帮助。

一年以后,和珅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却名落孙山,不过因为他的特殊身份所以就承袭了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差事。

和珅读书多脑子又非常机灵,常在宫中行走的他就这样进入了乾隆皇帝的眼中。

乾隆皇帝从一开始就非常欣赏他,因为他既擅于揣摩领导的意思又能够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所以说他的官职也是升的很快。

初入仕途的和珅不贪污不受贿,反而还主动担当起查办贪污案的责任。

1780年,30岁的和珅以户部右侍郎之官职前往云南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件。

在审判李侍尧完以后和珅查抄了李侍尧的家产,珍珠美玉让和珅心动不已,想着自己远在南方皇帝也看不见抓不着,故而就把李侍尧相当一部分家产据为己有。从这里开始,和珅就一改本色走上了贪污受贿的道路。

和珅办事精明能干,再加上皇帝对其宠爱有加,所以这个官也就越做越大。

由于和珅是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所以当时的同僚谁见了和珅都得给其几分薄面。

有心人发现了这件事故而就去和珅府上送礼谋官,一时间和珅的党徒遍布朝野。

虽然皇帝对这些事情略有耳闻,不过鉴于和珅的死忠,在加上其做法并没有对帝国造成危害,所以乾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仅如此就在当年乾隆皇帝把自己最喜欢的十公主下嫁给了和珅的长子。这下子和珅成了皇亲国戚,能量就更为巨大了

二、嘉庆帝抄和珅家产的背景

但乾隆临终前却嘱咐嘉庆不可杀和珅,然而嘉庆帝并未听从。

和珅在乾隆皇帝的宠幸之下,专权 20 余年,党羽遍布朝野上下。

他的家族势力极为强大,弟弟和琳位至总督,死后封一等公;儿子丰绅殷德是乾隆驸马,官至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女儿和琳是乾隆的孙媳妇,和珅孙女是康熙的重孙媳。

这些和皇族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和珅的家人不可一世。

乾隆在位期间,和珅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说会道,深受乾隆喜爱。

他为乾隆排忧解难,如在千叟宴上发明大火锅加烟囱,让数千位老人吃得开心,乾隆也非常有面子,事后对和珅称赞有加。

和珅不但为人机警,办事老练,而且还才华横溢,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而和珅的唯一爱好和缺点就是贪。他四处敛财,到处贪污,将国家和民众的钱财统统往自己的口袋里装。

乾隆对和珅的贪并非毫不知情,但因为对他过于宠信,也就睁一只闭一只眼。

在临死前,为了保护和珅,乾隆还给嘉庆留下不可杀和珅的遗言。

三、嘉庆帝抄和珅家产的原因

一是除害,和珅在乾隆皇帝的宠幸之下,专权二十余年,党羽遍布朝野,家族势力强大。

他的弟弟和琳位至总督,死后封一等公;儿子丰绅殷德是乾隆驸马,官至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女儿和琳是乾隆的孙媳妇,和珅孙女是康熙的重孙媳。

这些和皇族千丝万缕的关系,让和珅的家人不可一世。

和珅不倒,祸患无穷,若任由其发展,必将严重威胁国家的稳定和统治。

二是泄愤,乾隆当太上皇时,依然牢牢把控着朝中实权。

嘉庆帝只有唯命是从的份。而和珅仗着乾隆的庇护,嚣张跋扈,根本不把嘉庆放在眼里。

嘉庆帝碍于太上皇,选择了隐忍,但内心对和珅恨之入骨。乾隆一死,嘉庆帝便迅速处置和珅,以泄心头之愤。

三是揽财,乾隆在位期间贪图享受,兴建宫殿广纳妃嫔,导致国库空虚。

和珅家财不计其数,抄家可充盈国库,解决财政问题。

据说和珅被斩之后,抄出来的财富极为惊人,折算成银钱共有 22 亿余两。有了这笔财富,嘉庆帝能更好地处理国家事务。

四、抄家后的影响

嘉庆帝抄家后得到巨额财富,一时喜笑颜开,但随着时间推移,问题逐渐显现。

首先,巨额财富在短时间内看似充盈了国库,但实际上却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官员贪污之风并未因和珅的倒台而有所收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猖獗。

虽然雍正皇帝极力惩处官员贪腐,但到了乾隆晚年花钱大手大脚,官员贪腐也没有及时制止。

底层官员不断盘剥百姓,导致嘉庆继位后,各地又遇上天灾,不得不拿出大量白银赈济灾民。

可是由于底层官吏的层层盘剥,到了真正的灾区,剩余的钱粮根本不足以救灾。

朝廷无奈只能继续发钱发粮,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抄家和珅所得的财富在镇压白莲教起义中耗费巨大。

从嘉庆元年(1796 年)到嘉庆九年(1804 年),白莲教起义持续了九年,期间耗费了清朝政府十六省的数十万军力,前后投入超过两亿两白银。

川楚的白莲教结束后,不久,直隶、河南、山东诸省又发生天理教领导的天理教之乱。

这些起义使得国库财富大量消耗,而和珅抄家所得的财富也在其中被大量挪用。

再者,清王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满人是统治阶层,豢养八旗子弟需要大量的税负。

这些人前期人数相对较少,政府还足以承担,但到了中后期人数激增,养活这些人的奢侈生活要很多税负。

抄家和珅所得的财富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用于维持八旗子弟的生活,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压力。

此外,治理黄河也耗费了大量财富。据统计,清初至鸦片战争近 200 年间,黄河决口达 361 次,平均约每 6 个多月一次。

嘉庆皇帝治理黄河下了大手笔,总共花了四千多万两白银。

和珅抄家所得的财富也被部分用于治理黄河,使得国库财富进一步减少。

最后,十九世纪,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大量向清朝倾销鸦片,导致清朝白银大量外流。

这也使得嘉庆帝在抄家和珅后得到的财富逐渐被消耗殆尽。

五、嘉庆帝为何追悔莫及

嘉庆帝抄没和珅家产后为何后悔,

一方面是财政困境,虽因抄和珅家获得巨额财富,但清朝在乾隆后期已现经济疲态,国家开支庞大,

而和珅被抄家后,朝廷难有与之媲美的理财能手,财政状况越发糟糕,且无有效理财手段维持平衡;

另一方面是人才匮乏,和珅虽贪腐,却在处理事务上能力极高,

他被抄家后,朝中难有合适人选处理各种事务,官员们能力不足或相互推诿,在治理地方、处理外交事务和应对突发情况时力不从心;

此外,还有对帝王权术的反思,嘉庆帝抄家和珅时只看到其贪腐一面,未考虑其在权力制衡中的作用,过早杀和珅使朝廷势力失衡,

没有贪官作为对立面,清官也缺乏动力和紧迫感,嘉庆帝逐渐认识到应更好地把握权力平衡,而非简单铲除异己。

六、结语

嘉庆在位三十年,却一直被后人说成是个平庸的皇帝。他想通过杀贪官来挽救大清,结果发现这根本无济于事。

和珅的死,非但没能解决问题,反而暴露出了更多的弊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王朝的衰落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决定的,而是整个制度和体系出了问题。

1 阅读:309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