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仗那会儿,毛主席跟一些国民党的将领打过交道,而且还挺中肯地评价过他们。
新中国成立前,毛主席用“同志”来称呼的人很少,其中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马占山。
毛主席对他特别看重,并且跟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1950年的时候,毛主席热情地邀请了他这位“老相识”来参加政协会议。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马占山到最后竟然没答应,拒绝了邀请。
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抗日英雄马占山】
马占山是中国军队里头个站出来打日本人的,他领着黑龙江的守军,在江桥那儿跟日军干了一仗,干掉了五百多鬼子。这一战过后,马占山的名字那可是响当当的,传遍了整个中国。
马占山1885年在吉林怀德出生。他爸妈都是那会儿正宗的庄稼人,一辈子埋头苦干,但受限于那时候的各种条件,家里经济状况始终没好转。马占山刚生下来那会儿,因为妈妈怀孕时营养跟不上,他看起来就又黑又瘦。
他爸妈都没念过书,但心里特别疼爱孩子,专门跑到村里请了位老先生,求他给娃起个寓意“健康成长”的好名字。
教书师傅给他取了个名儿,叫马占山,意思是马儿要是占了山头,就有草料吃了,盼着他这辈子都能吃得饱饱的,啥也不缺。师傅还另外给他起了个字,叫秀芳,也是希望他能碰上个草儿长得满满当当的山坡,算是给他的第二重好运气。
马占山在家人的期盼中,一点点长成了小伙子。可后来碰上一回不公平的事儿,他的人生道路就完全变了样。
马占山这少年,为了给家里减轻点负担,农忙一过就到处找活干,也给地主家打过短工。可有一天,他照看的一匹马不见了,地主二话不说,硬说是他偷摸把马给卖了,直接就叫手下人把他吊起来,一顿狠揍。
尽管这样,地主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硬是要马占山赔偿丢失马匹的费用。马占山的老爹马纯东没办法,只得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还向亲戚邻居东拼西凑借了些,这才好不容易凑够了钱赔给地主,把马占山“买”了回来。
马占山遭了打,又赔了钱,不过他那丢的马竟然自己找上门了,直接跑到了地主家。地主很快就晓得了这事儿,可他压根儿没想过还钱或者道个歉,反倒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找马家的麻烦。
那时候,马占山年轻气旺,一股子冲劲儿。他心里憋气,也明白自己那会儿根本斗不过地主。一不做二不休,他决定不当顺民了,干脆投身做了土匪。
就在那会儿,马占山表现出了他在打仗方面的才华和本事。
马占山一上了山,就分到了一把专属于自己的枪。他天天刻苦练枪,没多久就变得特别准,几乎枪枪都能打中。他这人性格刚烈,啥都敢干,而且性格外向,挺会来事儿,知道怎么让人心服口服。就这样,他在土匪窝里很快就“步步高升”,当上了老大,带着一群土匪去找当年欺负过他们的地主报仇去了。
马占山那会儿,是个性情中人,爱恨分明。就因为这,后来日军来犯,他二话不说,第一个冲上前就给了他们狠狠一击。
1908年那会儿,马占山告别了土匪生涯,正式成为了一名正规军人。
那时候,中国还是晚清时候,日本和俄国都盯上了中国东北和朝鲜那块地儿,心里头憋着坏呢。俩国家因为怎么分好处谈不拢,干脆就翻了脸,在中国东北开打了,这就是日俄战争。
那时候,吴俊升当上了清军巡防营的头儿,带着一帮清军去打保卫东北的仗。就连那些在山上当土匪的马占山一伙,也都下了山,拿起武器跟那些来侵犯家园的敌人干上了。
那时候,马占山因为勇猛善斗,特别引人注意。吴俊升对他非常看重,日俄战争一打完,他就把马占山的队伍给收编了,还向朝廷上书,申请把他们直接划到清军名下。
后来,马占山被派到东北守卫,他跟着吴俊升打了不少胜仗。清政府垮台后,军队变成了奉系军阀的地盘,由张作霖和他儿子张学良掌权。这样,马占山就成了奉系的一员大将,在奉军的第十七师第五旅担任了旅长。
1931年那会儿,九一八事变一下子就在国内外闹得沸沸扬扬。马占山,那时候他是黑河的警备司令,管着黑龙江十多个县城的安全,他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大事儿。不过呢,他得听张学良的。一直拖到了10月10号,张学良给他发了电报,让他代理黑龙江省主席,还兼着军事总指挥,这时候他才开始动手准备反击日军。
那时候,日本在齐齐哈尔的领事馆里有位外交官,想方设法想让马占山低头投降,又是吓唬又是诱惑。但马占山压根儿不吃这一套,反倒跟那外交官“开口借钱”了。人家问他为啥,马占山直接说:“我得拿钱去买枪买炮,好对付你们。”这事儿就能看出,马占山立场多坚定,他对那些侵略中国的日本兵,那真是恨得牙痒痒,一点都藏不住。
马占山没犹豫多久,就带着黑龙江的守军,率先向日本军队开了火,打响了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仗。1931年11月4日那天,江桥抗战的大幕拉开,马占山他们经过一番激战,最终干掉了500名日军。
后来,马占山的名字响彻了整个中国,从南到北无人不知。不光是毛主席,还有许多人都牢牢记住了他,视他为抗日爱国的典型代表。
【马占山和中共的渊源】
得说说的是,江桥抗战那会儿,不光马占山的队伍上了战场,共产党的部队也加入了战斗。
共产党满洲省委那边,派了个叫李继渊的年轻人到马占山的部队,他之前是共青团满洲省委宣传部的部长,到了部队就当上了少校秘书。可惜啊,他在打仗的时候牺牲了。同时,他们还派了另一个得力干将张甲洲,他带着游击队跟马占山部一起干,把日军的军火列车给炸了,这样日军往北推进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另外,共产党在齐齐哈尔的秘密组织还搞了个宣传小队,跑到大街上去,呼吁全市的老百姓关心和支持江桥抗战。这种宣传和发动真的挺管用,战争气氛那么紧张,还是有很多工人、店员自发带着家伙什儿跑到前线去挖战壕。
老百姓自个儿搞起了关怀小组和支援队伍,忙着给前线送子弹药品、照顾受伤战士,还掏钱捐东西,实实在在地给抗战出了把力。
这次是中共和马占山部队头一回联手,一块儿打仗让他们之间有了好感和信任。之后,马占山带着队伍去了陕北,按照毛主席的意思,延安那边给他们帮了不少忙。这样一来,马占山对中共的感情就变得复杂了,里头多了不少感激的成分。
由于之前的一些事情,当马占山路过延安时,他打定主意要亲自去见见毛主席,当面感谢共产党。这一决定让他们有了第一次的碰面,也为他们建立起深厚的交情打下了基础。
抗战打完了,国共两边在东北杠上了。蒋介石琢磨着,得用上马占山在东北的那股子威风,好把东北攥得更紧。于是,他就让马占山当上了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想让他指挥手下,跟共产党的军队干一架。
不过,马占山心里有杆秤,自有他的考量。
他认为,上前线抗日、跟日本鬼子干仗,那是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但要是把枪口对准自个儿的老百姓,不顾一切地打内战,那可就完全违背了他的良心,是他打心底里不愿见着,更不愿亲手去干的事儿。
因此,马占山对蒋介石心里头很是不爽。他找了个生病的理由,拿养身体当挡箭牌,拖着就是不去上任。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待在北平,压根没掺和到内战里头去。
得说说,北平能和平解放,马占山可是出了力的。那时候,中共让他去跟傅作义打交道,他就去劝傅作义,让他选择起义这条路。
看到傅作义还在纠结,他便建议傅作义邀请邓宝珊将军出山。邓宝珊在党内声望很高,大家都非常敬重他,而且他跟中共关系也很不错。邓宝珊跟傅作义私下聊过后,傅作义的担忧就消失了。接着,邓宝珊就代表傅作义跟中共谈判,最终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邀请参会被拒】
马占山从抗战一开始,就跟共产党走得挺近,合作也很紧密。等到内战打响,他干脆站到了共产党这边,还在北平和平解放这事儿上出了把力。不光是毛主席,共产党的那些大领导们,都挺瞧得上他。
毛主席不仅和马占山建立了深厚的私人交情,还常常亲切地称他为“同志”,意味着他们是志同道合、目标一致的人。
1950年那会儿,新政府已经顺顺当当地上路了。这时候,马占山得到的关照和好处,可比他以前的那些“老同事”——就是那些起义的国军头头和被抓的国军将领们,多了去了。至少,从政治待遇上讲,毛主席他们还代表党,给了马占山一个大大的欢迎呢。
1950年6月13号那天,毛主席特地给马占山发了份请帖,请他来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这对马占山来说,可真是个大好事,他高兴得不得了,碰到谁就跟谁说,毛主席心里还记着他这个老朋友呢。
不过就算心里再乐呵,马占山到最后也没在那次会议上出现。他就是不去参加那个会。
马占山没去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其实是有他的难言之隐。那时候,他已经确诊得了肺癌,而且病情越来越厉害,只能住到医院去治病。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差,实在是没办法去参加会议。
他打心底里感激毛主席的恩情,但又无奈地琢磨,自己是否还有机会亲眼见证,甚至亲手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抗美援朝那会儿一开打,病得不轻的马占山硬是挺起身子,把报纸瞧了个仔细。他心里头明白,自己时日无多了,就琢磨着与其在医院里头安安静静地走,还不如上战场去拼一把。就算是只能干掉一个敌人,那也值了。
后来,他就让来看望自己的老朋友康心知帮忙写了一份申请,打算交给政务院。不过,政务院那边在向毛主席请示过后,还是拒绝了他想上前线的请求。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因为生病,在北京经过抢救但还是没能救回来,他去世的时候65岁。毛主席特别吩咐,要把马占山葬在北京的万安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