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必是在农村或是在场镇还是城市郊区,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视角见证了今年这声势浩大的“退林还耕”行动!
实实在在的“退林还耕”
如今,正是插秧的季节,你身边的农人都在田间劳动吗?那些种在山上的水稻长势还可以吗?
上山的水稻
那么,你们真的能感受到这些行动的背后真的就是因为“中国粮食短缺吗”?
我,作为众多普通老百姓中的其中一份子,并不认为是这样的原因,理由如下:
1. 国家从未释放过相关的信号
尽管我们是一个粮食需要长期进口的国家,这不是近几年的事,我们应该从中学课本中早就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长期以往,我们国家顺应时代潮流不还是一直走“退耕还林”到“退林还耕”的线路吗?过去的“退耕还林”是将土壤条件不好得耕地进行生态林的种植,那是出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出于对农村劳动力的保护;
如今的“退林还耕”,一方面是国家粮库的粮食真实存量与实际报道的相差太大,并不是所谓的“相当充足”,另一方面就是国家实际的18亿亩耕地并非全部用于粮经作物生产,正如网友所说“好地平地大田都用于种楼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在很多监管不严的场镇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常。所以,就有了尽可能来复耕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哪怕是房前的院坝,哪怕是硬化了的居民生活广场,哪怕是对面那一片郁郁葱葱的山林……这些的真实要点就是地区指标要达标甚至是要超额完成。
门前的院坝复耕
硬化土地复耕的农作物
2. 自上而下并未真正做到“节约粮食”
尽管我们的很多粮食长期依赖进口是事实,尽管电视上、广播上甚至是路边的电线杆到处都是“节约粮食、光盘行动、从我做起”这些标语,读过书的人也几乎人人都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人忙忙碌碌、,在人心浮躁、都忙着赚快钱的当下,哪里还有几个是在真正“悯农”的人了?在大米不如白菜价的当下,哪里还有几个真正节约粮食爱惜庄稼的人呢了?
节约粮食宣传语
正所谓“开源节流”,当一个寻常百姓家遇到困难了都能明白的这个道理,而放大到国家层面,践行起来却是如此艰难。
目前,的确是有很多干实事的开源,更是有不少本末倒置、劳民伤财的胡干;却没有几个在实际行动中的节约粮食,你看那些大大小小餐厅、食堂的潲水桶,小到自家一顿多余的米饭,哪里有一家一户是在有缺粮的表现哦,反倒是无一不是在盛行着浪费。
浪费粮食现状
我们是人口大国,是粮食产量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更是粮食浪费大国,据说我们每年浪费的粮食可以养活3.5亿人,如此庞大的数字,可谓是触目惊心!
想要穰穰满家,粮食富足的盛况,没能“节流”的“开源”往往显得很苍白无力,然而,我们在实际行动中的“复耕”又是如此地迅猛而不懂实际。
国家的“退林还耕”强调的是“还耕”,目的在于坚决制止“非粮化”、“非农化”,应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审慎处理,不允许“简单化”“一刀切”地来强行简单恢复耕地。这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是国家引导的方式。
可到具体实施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地方上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在当地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不惜花大量的人力劳力,花血本动用挖掘机上山挖林造田,下塘填坑造田,甚至有在地基不稳的前提下进行水泥浇筑田坎、在不顾城镇居民休闲将门前的广场进行翻造来种小麦玉米的、将正在挂果即将上市的果林毁于一旦、更有直接在水泥路面直接铺上一层泥土就进行种植的……如此甚多荒唐的行为,还出现在农耕文明发达的今天,还是在通过层层考核进来的我们的“父母官”的领导指挥下出现的,简直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试问,这样大力动用机械动用劳力,那样上山下河,那样“复耕”来的土地,庄稼长势真的就很喜人吗?今年我们就真的就有好收成了吗?
但是,别忘了种庄稼的主角--农民!
爱土地的农民
只有他们,这群50.60来岁的农村群体,这群被迫进城务工的群体,他们才是真正懂节气,懂得种植庄稼,懂得爱惜土地的人。可是这个群体如今在城市化进程的驱使下,进城打工成了为子女分担家庭责任的一份子,在务农回报率极低的背景下,他们无法长期生活在曾经热爱的老家这片土地上。所以,这些复耕出来土地就只能不计成本地进行机械化或者常年在家的老弱病残来种植,这些并不是那一方水土的外来人,想要他们爱惜土地珍爱庄稼,真的很难!
如今,“复耕”全国范围行动,当然是响应了国家号召,当然是给那些贫困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确实还有很多近在眼前的撂荒地继续被冷落被杂草丛生,舍近求远的做法一直在蔓延……
我不会相信,国家出台政策的初衷是这样的,我更不会相信,这样的做法真的会让我们自己端起了饭碗!
都醒醒吧,我们国情复杂,乡村地区更是差异性巨大。从一个村组到一个乡镇到一个市县,因地制宜制定策略,一步一步走稳了才能把这条种粮之路走好了!
吃饭是人之根本,种粮是国之大计,这是靠土壤靠水资源靠时令节气更是靠人的勤劳靠人的智慧而来的作物,从来都是急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