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灌技术可以定时定量地供给花卉需要的水分与营养,比传统的灌溉方式有明显的优越性。针对花卉的生长需要精准灌溉,不仅可以避免根部缺氧干旱死亡的情况发生,还能达到智能化灌溉的目的。滴灌也有利于促进花卉品质的改善、病虫害的减轻、农药、化肥的减少。另外滴灌技术还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等特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1滴灌技术在设施花卉栽培中的优势
滴灌技术可以直接准确地将水输送至花卉根部,从而有效地避免水浪费及无效蒸发。采用少量多次灌溉方式可使土壤湿度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之内,给花卉生长提供最佳水气条件。该精准控制既提高水肥利用率又有利于促进花卉健康成长。滴灌技术可直接向花卉根部输送水肥,使水肥得到更加有效的吸收利用。
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较,滴灌降低水肥损失与浪费,水肥利用效率高。同时滴灌也能针对花卉生长的不同阶段及需水特点定时定量浇灌,进一步保证水肥高效使用。滴灌技术有利于维持土壤结构稳定,降低土壤板结及盐碱化风险。控制灌溉量可避免土壤过于湿润或者干燥,给花卉生长提供一个稳定的土壤环境。另外,滴灌可结合施肥、施药等措施,直接从根部吸收,以减少化肥、农药损失,减轻环境污染。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水滴存留于花卉表面,降低病虫害风险。由于水肥被直接运输到根部,叶面湿润及地面径流减少,同时减少病害蔓延风险。
有利于降低农药用量,改善花卉质量安全。滴灌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可降低人工灌溉劳动量。同时由于滴灌技术可以对灌溉量进行准确控制,从而避免水资源浪费,达到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总之,滴灌技术应用于设施花卉栽培具有精准控制水分供给、提高水肥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率及节约劳动力与水资源的多重优点。这些优点使滴灌技术在设施花卉栽培上成为高效环保灌溉方式之一,有利于促进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

2滴灌技术在设施花卉栽培中的具体应用——以牡丹为例
对于滴灌技术在设施花卉栽培中的应用,下文以牡丹作为对象,研究牡丹不同生长时期的灌溉需求,提出滴灌技术的运用措施。

2.1 牡丹在不同时期的灌溉需求
牡丹在不同时期,灌溉需求存在差异,这主要和生长阶段及季节气候条件存在关系。
(1)早春生长期(萌芽期)。灌溉需求:水量适量,但不宜过多,以免积水。灌溉频率: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一般需浇水但不宜频繁。
(2)初春至开花前期。灌溉需求:需水量较大,因为此时牡丹处于展叶长蕾阶段,生长速度较快。灌溉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避免枝叶萎缩和花苞下垂。灌溉频率:观察土壤干湿程度,一旦发现缺水症状(如枝叶萎缩、花苞下垂),应立即喷水并分次浇水,通常分两次徐徐浇水,不可一次匆匆满灌。
(3)开花期。灌溉需求:水量适当,不宜过湿,以免花朵过早凋谢,花期缩短。灌溉让土壤保持微湿略干即可,以满足开花需求同时避免烂根。灌溉频率:根据土壤蒸发量和天气情况调整,通常保持土壤微湿状态。
(4)夏季生长期。灌溉需求:需水量大,因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灌溉需注意避免积水,以防烂根。灌溉频率:每天浇水一次,具体根据盆土保湿情况调整。同时,要及时松土透气,促进土壤水分蒸发和根系呼吸。
(5)秋季生长期(逐渐减少期)。灌溉需求:需水量逐渐减少,因为秋季牡丹生长逐渐减缓。灌溉保持土壤微湿即可,避免过度湿润导致根系腐烂。灌溉频率:大约每7~10天浇一次水,具体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调整。
(6)冬季休眠期灌溉需求:需水量极少,因为牡丹进入休眠期,对水分需求降低。尽量保持盆土偏干,避免水多伤根。灌溉频率:入冬前浇一次透水,为牡丹提供充足的水分储备。之后,除非土壤过干,否则尽量不浇水。

2.2 滴灌技术在牡丹栽培中的运用
2.2.1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根据牡丹的种植规模和生长需求,设计并安装了一个合适的滴灌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核心,是要保证水肥能均匀而精确地运至每一株牡丹花卉根部满足生长需要。滴灌系统设计中滴灌管布置非常关键。布局要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地形条件及牡丹的种植密度、排列方式等因素。不同种类土壤滴灌管埋设深度要有差异。如在轻质或砂质土壤上,为避免滴灌管被日晒雨淋而损坏,一般需深埋;如在重黏土这样的重型土壤环境中,由于根系的发展受到限制,滴灌管有可能被浅埋在土壤表层。
在滴灌系统设计过程中,滴头间距、流量等参数同样至关重要。滴头间距应视牡丹种植密度及生长需求而定,保证每一株牡丹花卉有足够水分及营养。滴头的水流量应根据牡丹对水的需求和土壤状况进行适当调整,以防止过大的流量导致水分被浪费或过小的流量对牡丹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滴灌系统安装过程中需保证滴灌管同水源紧密连接,以防漏水堵塞。可采用优质连接件及密封材料,而连接处采用密封处理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另外,滴灌系统在设计安装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今后的检修与更新,比如可预留部分接口、阀门等方便后续扩充、改装。

2.2.2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
利用设施花卉栽培进行牡丹的种植,普遍采用现代滴灌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装置,这可以使灌溉管理更准确、更有效。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牡丹花卉根部水分供应适当。土壤湿度小于设定值后,系统自动开始灌溉向牡丹花卉供给需要的水;并且在湿度过高时,该系统将减少甚至停止灌溉以避免牡丹根部因湿度过大而引起病害。气象观测站的主要职责是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控,例如温度和光线等。基于这些信息,该系统能够对灌溉时间和灌溉量进行智能调整,从而满足牡丹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生长的需要。
如在夏季高温时,该系统将提高灌溉频率和灌溉量弥补高温时牡丹的水分蒸发损失;而且在阴雨绵绵的气候条件下,灌溉也随之减少,以免水份过多,影响牡丹生长。这些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设备在灌溉过程中的应用,在提升灌溉精准性与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人工管理所需费用。管理人员不需要经常对牡丹花卉的生长进行巡视,仅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保养,即可保证对牡丹花卉进行合理浇灌。另外,该系统能够对灌溉数据进行记录与分析,从而对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起到辅助作用,有利于其灌溉策略的进一步优化,促进牡丹花卉的生长质量与产量的提升。

2.3 病虫害防治
牡丹花卉设施栽培采用滴灌技术,对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具有明显作用。因为滴灌技术是利用水肥直接输送至花卉根部,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水滴对花卉叶片及茎干的存留量,进而极大地降低病害经水滴扩散的危险性。牡丹种植中的病虫害较多,比如根腐病、灰霉病、炭疽病、枯萎病、吹绵蚧壳虫、铜绿丽金龟,都较为常见。
在牡丹发生病虫害问题之后,也可以基于滴灌系统,将药剂和水肥搅拌均匀,并经滴灌系统运输至花卉根部,能够保证药剂对病源或者害虫的直接影响,增加防治效果。比如对于根腐病,可以用30%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随滴灌系统灌溉,每周灌溉1次,连续2~3次。对于灰霉病,可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等量混合均匀,随滴灌系统灌溉,杀灭病原菌,每平米用药8~10 g。对于其他病害,合理配药随滴灌系统使用即可。

3结语
滴灌技术应用于设施花卉栽培可以显著提高灌溉效率及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采用精准控制水肥输送并与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花卉生长环境实时监控与智能调节,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与花卉品质。同时这种技术也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