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黑坑钓鱼,本来心里就对此满怀期待,谁知过了一整天连个浪都不曾荡起。
人类的足迹编织着漫长的生命之旅,在这段路程上,总会遇到一些未知的迷惑,就如同今天钓鱼的处境。我忽然有些感慨,自私自利与贪婪,是否就是导致这个钓鱼黑坑如此萧条的罪魁祸首。追根溯源,或许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鱼儿来说,水质对于它们而言就犹如生命的摇篮,如果水体缺氧的话,鱼儿自然无暇他顾,只能拼命地向上游,寻求氧气的滋养。
从生态角度来看,在放鱼过程中恐怕忽视了鱼塘的承载能力,盲目扩大放鱼规模必然会加剧水体的污浊和缺氧,对于钓鱼爱好者来讲,心怀憧憬来到这里的人只会遗憾万分。我似乎看到了一些鱼儿在水中四处游窜,甚至有些鱼儿频繁地窜到水面上,这个场景令人费解,也许是长期处于环境中的噪音让鱼群情绪失常,进而影响了它们的生理机能。所谓动物也有自己内心的世界,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生态平衡,最终只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对所有生物都是一种伤害。
从养殖环节来看,水温的突然变化往往会引发鱼类疾病,我细心地观察着这池塘里的鱼儿,虽然看似游动自如,却难掩病痛的缓慢蔓延。不得不提的是,当代社会存在一些投机商人,他们为了利益大于一切,竟然不惜在放鱼时做一些手脚,如撒盐药物等手段。长此以往,势必会引发系列的生态灾难,就像一张脆弱的生态网,哪根线一旦断裂,整个网都将分崩离析。
虽然钓鱼于我而言只是个人嗜好,却反映了当代社会经营理念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从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审视黑坑养殖业,首先应该有专业人士监管水质,对于有害物质的残留一定要慎之又慎。其次,这个行业亟需制定统一的标准,对于放鱼数量及规模都要有合理的限制,同时可以引入智能化的设备对水质做实时监控。
从鱼体健康角度来看,建议的确应该引入专业渔医人才,定期对鱼类身体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扑杀隔离,从源头扼杀病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