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城故事|康有为与海会寺迎客枫

冯晓晖 2024-08-22 21:57:53

作者:胡少昌 邓力维 编辑:冯晓晖

“浔城故事”收录讲述九江生活见闻的散文、纪实类文章。本系列在“冯晓晖”“浔阳叙话”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篇原刊于胡少昌、邵友光主编的《听风吟——庐山古树古木故事集锦》(2023年出版),经该书编委授权转发。

在庐山海会寺的山门边,有一棵古枫香树,当地人叫它庙前枫树。此树高大挺拔,枝条遒劲,新枝老叶团团簇簇。每当深秋,枫叶通红一片,映红了山门旁的半边天。

海会寺山门旁的枫香树 张毅 / 摄

树高:30 米,胸围:4.34 米,冠幅:30 米×18 米,树龄:600 余年

这棵枫香树与山门相得益彰,枫香树掩映着山门,如守护神,而古老低矮的山门,更加衬托出枫树的古朴伟岸。在枫香树与山门之后,是一座古老的海会寺,再往后就是那巍峨的五老峰。这景致极美。

据说这棵枫香树站立在此已有 600 多年,见证了海会寺近 300 年的兴衰,迎送过不知多少香客和名人大家,因此又被人们称为“迎客枫”。

维新志士康有为就来过庐山海会寺三次。

1889 年,第一次“公车上书”失败后,时称“士人领袖”的房有为第一次来到海会寺。这天,这棵迎客枫如一位守门人,见康有为到来,随着徐徐的清风,满树的枫叶在沙沙作响。

海会寺 编者摄于2022年5月

康有为与寺中至善大和尚见面,二人彻夜交谈,十分投机。他们忧国忧民,相见恨晚。至善主持把寺中的至宝——赵孟頫的《妙法华严经》真迹和心月和尚的《五百罗汉像》手镌拓本,给康有为欣赏。康有为称赞之际,赋以《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一诗,赠予至善。诗云:

开山诛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万松。

荡云尽吸明湖水,招月来听海会钟。

初地雨花驯白牯,阴崖石气郁苍龙。

读书无处归来晚,桂树幽幽烟雾重。

此诗随后被装裱并挂入丈房寮壁上。至善又吩咐众徒弟要妥善保管。第二天康有为离开海会寺,二人依依不舍,至善大和尚送客,山门边的这棵迎客枫,似乎知人意,俯枝欣然相送。

1918 年,29 年过去,康有为因逃亡第二次来到海会寺,这棵迎客枫又笑迎来客。它似乎知道这位客人重要的身份,满树通红的叶子迎风招展。

这次是方丈慕和和尚接待的他,当被问起至善大和尚时,慕和说他已经圆寂。康有为心中十分悲痛。慕和又拿出至善高徒普超禅师的 81 卷《华严经》血书,让康有为观看。这是普超禅师用 15 年破指尖血写的血书,康有为得知后肃然起敬,赞道:了不起,了不起。康有为见到寮壁上挂的《夜宿海会寺赠至善上人》的诗仍然还在。多少年过去,至善和尚对他还是如此敬重,感动之余,他又在此诗补上一段题跋,云:“以善继之血书华严同尊之,敬之,护之,保之。”同时补笔:“五老排云待我日,似曾相识客重来。”

康有为为海会寺题写的“真面目” 编者摄于2022年5月

1926 年,康有为第三次来到海会寺。当他走进山门,看到这棵迎客枫还在,但无往日光采,只有光秃秃的树干及少数枝叶在寒风中萧瑟地抖动着。

康有为得知,因连年战争,政局动荡,寺庙面临困境。为了解决众僧侣的生存问题,他慷慨地在温泉附近购置田地十余亩,作为海会寺寺产,寺庙每年用此租金,维持日常开支。

康有为离开海会寺时,众僧侣感激万分,他们合十相送至山门,这棵迎客枫也在萧瑟的寒风中不断地摇枝相送。

康有为三次与海会寺僧侣深情交往,这棵迎客枫是唯一的见证树。

【作者简介】

胡少昌,1963年7月生,江西九江人。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教授级高工,江西农业大学硕导、客座教授。主编《庐山古树》《庐山蝴蝶志》《庐山珍稀植物》《庐山大型真菌》《听风吟》等多部著作。曾获中国林学会劲松奖、江西科技进步奖、江西林业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编后记】

康有为是维新派领袖,这位领袖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一溜烟跑到天津租界,后在英国人帮助下逃往加拿大。辛亥革命后,作为一个死硬的保皇党,不少事情做的并不体面,也越来越不受待见,他后两次来到海会寺,都是无所作为时的游山玩水。

但不可否认康有为在中国近代史上巨大的贡献,他领导的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历程的发展。戊戌变法的失败,就如一瓢冰水,浇醒了中国知识分子,让他们认识到专制统治下的沉疴积弊绝不可能靠主动的改革而自愈,原本对清朝统治者抱有一丝希望的人,都转变成了革命党人。

历史人物的私德并不重要,康有为三访海会寺,也是美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