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新势力车企销量榜单公布,比亚迪以近百万辆的恐怖数据断层登顶,特斯拉、小鹏紧随其后,而华为赋能的问界仅以5万辆的成绩排名第八,甚至被小米、深蓝等后辈甩在身后。表面看,问界似乎陷入掉队危机,但评论区却炸了锅——销量垫底的问界为什么让对手连夜开会研究?答案藏在另一组数据里:问界旗舰车型M9一季度狂卖2.3万辆,同比暴增117.83%,占品牌总销量近半壁江山。
一边是整体销量低迷,一边是高端车型逆天改命,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戏剧性,像极了华为手机当年靠Mate系列硬刚苹果的剧本。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藏在其最不起眼的角落。

1. 冰:销量榜上的尴尬现实
问界一季度5万辆的销量,在蔚小理动辄10万辆的对比下显得苍白。更扎心的是,连跨界造车的小米(7.5万辆)和主打性价比的深蓝(6.7万辆)都能轻松碾压它。社交媒体上,华为光环失效、问界凉了的嘲讽声不绝于耳。
但数据从不说谎——问题出在结构上。问界现有车型中,除了M9,其他产品几乎集体哑火:3月销量仅1.4万辆的赛力斯汽车同比暴跌45%,低价车型的终端量甚至出现两位数下滑。这暴露出一个残酷事实:在20万-30万元的主流市场,问界尚未找到存在感。
2. 火:M9的钞能力与华为的技术霸权
与整体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M9在5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的统治力。2.3万辆的季度销量,相当于每天256位车主为这款车掏出真金白银。横向对比,理想L9同期销量不足1.5万辆,蔚来ET7更是仅卖出6000余辆。
M9的爆发绝非偶然。华为ADS 3.0智能驾驶系统让车主在高速上放手开,鸿蒙座舱的流畅度被网友戏称车机比手机还快,更别提反向充电、AR-HUD等黑科技。一位科技博主调侃:买M9的人,一半冲着华为标,另一半冲着能向特斯拉车主炫技。

特斯拉Model S/X今年一季度全球销量暴跌40%,而M9却逆势登顶中国高端电动车销冠。这种反差背后,藏着华为的精准刀法——用技术壁垒卡住高端咽喉。
任正非曾说:华为不追求第一,但要永远站在技术制高点。
用户画像更是耐人寻味。M9车主中,企业主、科技从业者占比超60%,这群人对价格的敏感度远低于对技术的前瞻性追求。一位深圳车主直言:开M9见客户,比开BBA更有话题性。这种身份符号效应,正是苹果、特斯拉曾赖以成功的杀手锏。
未来杀招:M8登场 问界的梭哈时刻华为显然不满足于只做高端市场的偏科生。即将推出的M8被曝定位30万-40万元区间,直接对标Model Y和小鹏G6。从谍照看,这款车继承了M9的家族设计语言,但车身更紧凑,主打年轻家庭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M8可能成为问界的走量王牌:既有华为技术背书,又避开了与自家M9的内耗。参考手机行业,当年华为靠Mate系列立高端形象,再用P系列收割中端市场,最终双线制霸。汽车战场上,这套双旗舰战术能否复刻?
网友的期待值早已拉满。某汽车论坛发起投票,超70%用户认为M8月销破万只是时间问题。但也有悲观派认为,问界的渠道和服务体系仍是短板,华为展厅里摆着手机、平板、汽车,销售自己都分不清重点。

当人们沉迷于销量榜单的数字游戏时,问界用M9撕开了一道口子——在智能汽车时代,技术定义品牌高度的逻辑从未改变。
2011年,诺基亚以1.5亿台销量碾压苹果,但后者用iPhone 4重新定义了手机;2025年,同样的剧本或许正在汽车行业上演。网友的评论:今天笑问界销量的人,像极了当年嘲笑华为做芯片的懂王。
高端破局者从不在乎暂时的掌声。这句话既是问界的写照,也给所有中国车企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