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章不收费!但含广告解锁,几秒后点击右上角关闭即可继续阅读。
2024年5月3日,嫦娥6号月球探测器在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场成功升空,正式开启了自己为期53天的旅程。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
不过,当官方的消息发布之后,有一种声音突然响起:在1969年升空的美国阿波罗11号,从来到回仅仅用了8天时间。相比之下,嫦娥六号的53天相差得太远了。
所以在一些人的眼中,今天中国的航天技术,对比美国五十多年前的仍然有所不足。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两艘飞船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区别,主要是因为一个与航天并无关系的理由。
这个理由是什么呢?这还得从阿波罗计划的本身说起。
阿波罗计划
曾几何时,世界上航空技术最强的国家是德国。强大的V1、V2火箭,曾经给英国人带来了非常巨大的恐慌。
但是在1945年4月,苏联攻克了柏林,并且和美国瓜分了德国的航天技术。急功近利的苏联人,拿走了更多的德国航空研究设备和资料。
因此,他们成为了继德国之后的第二个航空霸主。
之后的几年,随着冷战的加剧,美苏两国进入了全面的竞争阶段。
两个国家不仅在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力上竞争,在航天事业上也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而在这方面,美国遭到了全面的压制。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号由苏联人发射成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又被“东方一号”宇宙飞船送入太空,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
苏联在宇航领域,扎扎实实地领先了一步。
毛主席曾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东风压倒西风。
当时的苏联人,确实是做到了。
在连输两阵之后,美国决定在登月领域奋起直追。
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开宣布,他们准备实施一个名叫“阿波罗”的太空计划,主要的内容就是登月。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准备用于运载登月飞船的“土星”系列大推力火箭,研制进展十分顺利。
等到“土星5号”出现的时候,其运载能力达到127吨,成为了运载火箭中的“巨无霸”。
土星五号
而同一时刻,苏联大推力火箭N1的研制却遇到了瓶颈,甚至出现了火箭爆炸、近二百名主要科研人员遇难的巨大事故。
从这一刻起,美国开始在太空竞赛中领跑。
从1966年开始,美国正式开始了对登月的预言。他们先后发射了6艘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用以鉴定飞船、登月舱的可靠程度。
到了1968年,阿波罗的7、8、9号飞船,开始了绕地球、绕月球的飞行,进一步验证整个计划的可行性。
到了1969年的5月份,阿波罗10号飞船上天,对整个登月过程进行了一次预演。
1969年5月18日,阿波罗10号发射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在1969年的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被“土星5号”火箭推上了太空。
阿波罗11号的构造比较简单,现在看起来,做工也比较粗糙。飞船由服务舱、指令舱、登月舱三部分组成。
其中,指令舱是整个任务的核心,是宇航员的生活中心,同时也是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用于完成变轨、对接等动作,以及指令舱的返回;而登月舱则顾名思义,是用来让宇航员登月的。
登月舱上装有着陆器和一个小型的发动机,用于让宇航员在完成任务后返回太空。三者相加,总重量达到了惊人的45吨!
飞船在16日发射之后,在18日正式进入月球的引力圈;19日,飞船进入预定轨道;20日,登月舱与主飞船脱离,在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的驾驶下,向月球飞去。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后,登月舱顺利地在预定的着陆场——静海基地着陆。
登月舱平稳之后,阿姆斯特朗和另一位宇航员阿兹.奥尔德林先是睡了一觉,醒来后又简单地吃了一顿饭,之后便打开了舱门,踏上了月球。
在脚离开悬梯的那一刻,阿姆斯特朗十分激动地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这个画面,通过电视和广播信号,让当时的5亿多人完成了收看或收听。
接下来,两位宇航员开始在月球表面活动。
在如今留下的视频画面中,他们在仅有地球重力六分之一的月球表面,蹦蹦跳跳地来回走动,留下了非常具有标志性的脚印,还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
最后,他们收集了大量的土壤、岩石标本,总重量达到了二十多公斤。完成这些工作后,他们返回了登月舱的上升级,启动发动机返回了太空。
至于体积较为庞大的登月舱下降级,则是被永远地留在了月球表面。不久之后,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与指令舱会合。
7月24日凌晨,阿波罗11号成功降落在太平洋中部,人类的首次探月行动宣告凯旋。
不过,这件事的象征意义,却远大于实际意义。阿波罗11号的登月行动,在航空科技上确实算得上是一次创举,但是在探索宇宙方面却没有多少实际贡献。
此次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赶在苏联人前面完成登月,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所以在规划时,能够简化的环节就被全部简化了。
以至于在进行这次耗资巨大的行动之时,反对声一直不绝于耳。美国的民众,始终在质疑阿波罗登月的意义。
这么一次只抱着单一目的的登月,当然是怎么快怎么来。如果在一天之内能打来回,相信美国宇航局还会继续缩短他们的纪录。
另外,还有一个声音不能忽视。阿波罗登月项目,在1972年彻底停止。紧接着,对该行动的质疑声就开始了。
一些科学家表示,那段在月面上拍摄的视频,里面的疑点很多,很有可能是在摄影棚里摆拍的。
而且,如今的美国宇航局想要再次登月,却发现连开发一个能完成任务的运载火箭都很困难,这更加重了人们的怀疑。
很多人据此认为,阿波罗登月是一个美国人忽悠苏联的骗局,就像“星球大战”计划一样。
阿波罗登月是否是骗局,如今仍然难以确定,我们也不妄下定论。
但是,整个计划是一次目的单一的政治项目,这却是事实。他们只要在月球走上一走,就算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一次行动,所需的支持系统也是非常简单的,在8天之内完成往返,其实已经不算是高效了。
那么,我们的嫦娥6号,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我国自从开展载人航天以来,走过的路可谓一步一个脚印,非常的沉稳扎实。
如今,“天宫”空间站运行良好,每半年一次的航天员轮换顺利进行,几乎从没听说过发生过什么事故。
如果说有,也不过是几次发射由于故障被推迟,没有发生大的事故,更没有人员伤亡。
科学技术的发展自有其规律和局限,我国一直坚持以自己的节奏来走这条路,不受任何政治因素干扰。
虽然看上去有些慢,但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一直在进步中。
而整个嫦娥探月和登月计划,也是秉承着这一原则。
中国的登月计划,在1994年便已经提出,并且在1998年完成了整体的方案研究。
2007年,第一艘嫦娥系列探月飞船升空,中国正式踏上探月之路。
与美国不同,中国的探月行动,自从一开始就带有着很强的科考性质。
从嫦娥3号开始,我们的月球探测器就已经可以在月球表面降落了,并且还带上去了一个代号“玉兔”的月面巡视器;
而在嫦娥4号时,我们不仅完成了在月球背面降落的创举,还成功采集了月球的土壤和岩石样本,开展了对月球的地质、资源的研究;
到了嫦娥5号时,我们不仅采集了月壤,还完成了让飞船返回地球的实验。
这里有一个十分特别的细节,就是我们带回的月壤只有不到两公斤,重量远远不到阿波罗11号的22公斤。
但是,在我们的月壤中,却探测到了多种非常特殊的矿物元素。这些元素,在美国的月壤中是没有的。
甚至可以说,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似乎我们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在证明美国并未登月。
只不过关于这一点,中美两国都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那么,我们的嫦娥6号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组成部分和重量。
嫦娥6号虽然仍然是一艘试验性飞船,但是其构造与阿波罗11号已经非常相似了。
其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轨道器。
其中,着陆器和上升器的作用,就相当于阿波罗飞船的登月舱,用于飞船在月球的着陆、采集月壤和让飞船回到太空;而轨道器,就有着指令舱的作用;至于返回器,则用于嫦娥6号的核心部分返回地球。
对一艘探月飞船来说,这些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
那么,拥有这样齐全构造的嫦娥6号,到底有多重呢?8.2吨,相当于阿波罗11号重量的五到六分之一。
所以,搭载嫦娥6号飞船的长征五号火箭,还有余力把来自巴基斯坦、法国,以及欧洲航天局的四个小型探测器一起送上去。
由此可见,虽然推力还不及美国的土星5号,但中国的运载能力对进行航天员登月来说,已经初步做好了准备。
当然,对于探月飞船来说,任务才是第一位的。但是也就是在任务这方面,中国的嫦娥6号,与美国的阿波罗系列飞船有着明显的区别。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对登月行动可行性的验证。不过,我国在这方面,显然比美国当年划分得要细致。
根据我国的官方报道,嫦娥6号的飞行,将会经历包括发射入轨、地月转移、绕月飞行和月面作业等11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的动作,都需要相应的时间来完成。
按照我国科研人员谨慎的工作性格,在每个阶段都要对细节进行反复推敲,让潜在的问题充分暴露并找到修正方案。时间被拉长一些,是有助于提高未来任务成功率的。
另外,嫦娥6号除了要验证登月的一些课题外,还带着繁重的科考任务。
除了像嫦娥5号一样,继续验证月面探测器返回宇宙的实验之外,还要研究月壤的物理特性与布局、月球气候、浅层温度、宇宙辐射、太阳风对月球的影响,以及月球的演化历史等等课题。
而且,嫦娥6号的主要工作区域,还是在月球已知最大、最深的陨石坑内,难度比之单纯地降落,要大上好几个等级。而这些任务,也都需要相应的时间来完成。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探月计划要进行得如此小心?就不能像美国人一样那么简捷快速吗?
还真的不行。根据一些航天专家对阿波罗计划的研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美国人的成功概率是不到50%的。
如果阿波罗计划是真的,只能说是美国人走了天大的好运。
要知道,根据美国的官方报道,仅仅是一个电子系统的测试,就有三个宇航员遇难。
要知道,对整个登月计划来说,电子系统仅仅是一个方面。而在一次重大事故之后,仅仅两年就成功完成了整个计划,可以想象美国人当年的运气是有多好。
但是,这种“撞大运”式的运作方式,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要知道,一个航天员的生命是既脆弱又宝贵的,航天器的成本也是高昂的。
如果无法做到万无一失便贸然展开计划,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惨痛的失败!而一次失利,很有可能会造成整个计划的破产或大幅延后。
时间拉长一点没关系,只要最后的成功是实打实的,我们就是赢家!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个理解:阿波罗11号用45吨的重量,在太空中生存了8天;而我们的嫦娥6号,却能以8.2吨的重量,在太空中遨游53天!
按照如今科技越来越走向“轻量化”的趋势来讲,我们不仅不是赶不上他们,而是远远地超越了!53天这个成绩,正是我们应该为之骄傲的。
总之,太空探索对于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几乎全新的领域,一切都要慢慢来。
我们的探月计划,是有着后续发展延伸的,和美国为了国家竞争而进行的“面子工程”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时间长短,不能用作衡量技术高低的关键,更不能当作评价科研工程是否成功的标准!
53天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我很期待着,我们的飞船能够在相关的项目中停留更长的时间,做更多的工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把我们和月亮的距离拉得更近。
参考资料:
《科技》杂志:“阿波罗11号”探月记
百度百科:嫦娥6号
百度百科 阿波罗计划
按照你的说法,米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重量815公斤,已经持续工作了47年,接近太阳系边缘,现在还在传回信息,是不是技术更加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