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爱好者危机?红肉与加工肉吃多了,更易患2型糖尿病

星弘康康 2024-12-24 04:48:50

编者按:近50年来,全球肉类产量激增,多地摄入量超出健康指南,且与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上升相关。现有研究虽表明未加工红肉和加工肉类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但结论存争议,且对禽肉影响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此外,研究地域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欧美,亚洲等地数据匮乏。本研究利用全球InterConnect项目的个体数据,通过荟萃分析探索肉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旨在明确未加工红肉、加工肉类及禽肉对糖尿病风险的具体影响。

研究背景

近50年来,全球肉类生产量急剧攀升,多地居民的肉类摄入量已超出健康饮食建议的标准。这种摄入模式不仅普遍存在,并且与包括2型糖尿病在内的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加相关。2型糖尿病影响了全球超过5亿人,预计到2050年将影响10亿人。多项研究荟萃分析表明,未加工红肉及加工肉类的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存在正相关关系。

然而,尽管存在大量研究,但关于肉类摄入与糖尿病风险关系的证据确定性却存在争议。一些综述指出,现有证据的力度和一致性不足,难以直接用于指导膳食建议。这种分歧部分源于不同研究在数据解释、生物学机制考量及证据评级方法上的差异,还可能受到流行病学偏差和潜在利益冲突的影响。此外,相较于红肉和加工肉类,禽肉被视为更健康的替代品,但其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尚不完全明确,研究结果也不一致。现有研究还在地理分布上存在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而亚洲等地的研究相对匮乏。这种地理差异突显了在不同人群中评估肉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必要性。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关联及其背后的异质性,对地理多样性数据的深入分析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全球InterConnect项目,首次利用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体参与者数据进行联合荟萃分析,旨在验证未加工红肉、加工肉类及禽肉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联假设,为制定更为精准的膳食指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对参与InterConnect项目的31个队列的数据进行个人-参与者联合meta分析。队列来自美洲地区(n=12)和东地中海地区(n=2)、欧洲地区(n=9)、东南亚地区(n=1)和西太平洋地区(n=7)。参与者纳入标准如下:年龄≥18岁,有饮食摄入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可用数据;如果在基线时被诊断为任何类型的糖尿病或有数据缺失,则被排除。研究估算了每种肉类的队列特定风险比(HR)和95%CI,针对潜在混杂因素(包括BMI)进行了校正,并利用随机效应荟萃分析进行了合并,利用荟萃回归研究了异质性的潜在来源。

研究结果

在符合参与条件的1,966,444名成年人中,在经过中位随访时间10年(IQR为7~15)后,共确定了107,271例2型糖尿病新发病例。各队列的肉类摄入中位数为:未加工红肉0~110克/天,加工肉类0~49克/天,禽肉0~72克/天。三种肉类摄入量的增加均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有关,具体而言(表1):

· 每日摄入100g未加工红肉,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0%(HR=1.10,95%CI:1.06~1.15,I²=61%)

· 每日摄入50克加工肉类,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5%(HR=1.15,95%CI:1.11~1.20,I²=59%)

· 每日摄入100克禽肉,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8%(HR=1.08,95%CI:1.02~1.14,I²=68%)

· 在北美、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观察到肉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表1. InterConnect项目队列中肉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关系

· 用100克/天的未加工红肉代替50克/天的加工肉,估计可将2型糖尿病的风险平均降低7%(HR=0.93,95%CI:0.90~0.97)。用100克/天的家禽肉代替50克/天的加工肉类时,可将2型糖尿病的风险平均降低10%(HR=0.90,95%CI:0.82~0.97)。未观察到用家禽肉代替未加工的红肉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降低相关的证据。

启示与思考

以上结果的可能解释:

· 加工肉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添加剂,并可能形成N-亚硝基化合物,这些都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相关。

· 未加工红肉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酸和更多的蛋白质,可能对血糖控制和胰岛素敏感性有更好的影响。

肉类摄入建议:

· 减少加工肉的摄入量,将其替换为未加工红肉或家禽;

· 优先选择瘦肉,并限制脂肪含量较高的肉类;

·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法,避免油炸或烧烤,适量食用肉类。

总之,本研究通过大规模的荟萃分析,为全球范围内的肉类摄入与2型糖尿病关系提供有力证据,强调了减少加工肉类,甚至未加工红肉和家禽肉摄入的重要性,为未来的膳食指南和公共健康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Li C, Bishop TRP, Imamura F,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4 Sep;12(9):619-630. doi: 10.1016/S2213-8587(24)00179-7.

0 阅读:100
星弘康康

星弘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