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测是今年最佳电视剧。”
文 | 三木
没想到、上头、值得,是全网观众在《底线》首播之后,给出的三个关键词。
在播出之前,这部剧就已经备受关注,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电视局指导,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监制;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支持的法治题材剧将如何全景展现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最新成果,践行法院人的初心使命?
9月19日,《底线》在湖南卫视、芒果TV、爱奇艺上线播出。数据显示,《底线》开播当晚六网收视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一,猫眼卫视实时收视榜、猫眼电视剧热度榜双榜第一,#底线一口气炫六集##靳东成毅底线观后感#等多个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一众网友感慨,“没想到主旋律法治案情剧也能让人看得欲罢不能”。
开播三天,《底线》也确实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强大的主创阵容,对新时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法官群像专业而生动地刻画;紧凑的剧情中着力真实且不失艺术地描写法治建设的真实生态,展现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与成果,以及生活化叙事下的强带入感都让《底线》收获持续走高的热度与不俗的口碑,大剧、正剧的“爆款”品相尽显。
情节“立起来”,
真实生动地刻画多元社会与人民生活
“骆优优案”双方当事人未能达成诉前调解后,案件正式进入庭审流程。从举证、质证,到证人出庭、合议庭评议,《底线》第三集展示了一般庭审案件的整个环节。看到法官当庭宣判后,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开眼了”,“原来法庭诉讼是这样的,还是第一次这么直观地看庭审”。
剧集开篇,面对“雷星宇案”,宋羽霏始终在为了还原动机做出最大的努力,一遍遍翻阅卷宗,不落下任何细节;另一边,立案庭庭长方远前一刻还在法庭上保持庄重严肃,法庭之外面对那些情绪激动的群众时,始终态度友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一度被同事调侃为“方婶儿”……
“第一次知道法官工作是这样的。”突破传统的单线叙事,《底线》对于观众注意力的吸引,在开篇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大案套小案”“新案套旧案”的形式迅速将其带入紧张忙碌又满满生活气息的法院“现场”,通过案件引发人们思考的同时,也拉近了观众与司法的距离。
在剧情的推进中,《底线》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辉煌成就,以当代人民法官为创作原型,在饱满的人物塑造与真实可感的故事讲述中,展现新时代廉洁自律、守护正义、公正司法的法官群像,可谓“底气十足”。
一方面,通过描绘基层法院、基层法官的工作常态,《底线》笔触专业地勾勒了新时代法院干警们司法为民、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崇高作风。无论是宋雨霏与其他法官们观点不一致的案情探讨,还是方远与叶芯展开的一场两代法律人间,关于“务实与理想”的思想交锋,都让法官群体的正面形象深入老百姓的内心。
而在专业之外,围绕案件背后的人生百态,剧集始终聚焦老百姓的现实生活,用心甄选一切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件作为创作基底,描写法治建设的真实生态,并透过案件生动刻画了多元社会与人民生活。
齐大爷为了住房拆迁的面积问题到法院几十次,李芳凝顶着多重压力坚决维护自己的权益……当法官们通过办理案件在法理与情理之间的挣扎求索,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也在法庭这个大舞台上也依次登场,诉说着各自人生的喜怒哀乐。正如预告里的周亦安所说,“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卷宗,可对当事人来说,那就是人生”。
创作“扎下去”,
脚踏实地的打磨更精准也更充分
司法题材电视剧作为极具专业性、前瞻性、思想性的文艺作品,不仅创作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想要深入人心更不容易。为了真实呈现基层法官工作生活状态,也为了实现“折射整个中国司法改革进程”的创作目标,《底线》选择将先进的思想和方法落实到具体的内容创作之中,让“扎根生活、脚踏实地”贯穿始终。
拍摄筹备阶段,最高人民法院专门组织主创团队采风团队深入长沙、衡阳、北京、上海、杭州等60余家法院和调解组织实地调研,采访了200余位一线法院工作者,建立人物原型档案,系统性地了解了法院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与此同时,团队收集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超500余件,分类整理出100余例符合《民法典》精神的细分案例和老百姓关注的部分刑事案件。
而为了力求将每个细节做到极致真实,拍摄期间,主创成员奔赴4656公里、230余处实地取景拍摄;剧组在近万平米的影棚内进行了1:1搭景还原法院内景,准备服装10000套、道具30000个……当然,戏骨云集的实力阵容和立体丰满的角色塑造成为这部剧的又一亮点,主创人始终坚持深入生活、跟班实践的创作态度,靳东、成毅、蔡文静等多位演员深入基层法院,与法官同吃同行。“全员演技在线,连打酱油的群演演技都非常可以”,短短几集,观众就给出了颇高的评价。
剧集从创作源头上解决法院题材文艺作品人物塑造扁平、法治宣教生硬等常见问题,着力打造艺术性、思想性统一的文艺精品。所以,我们不仅能看到从业20年的方远处理案件时,专业老练但不乏生活色彩,偶尔夹杂着湖南口音的台词,显得自然又接地气;也能看到法官新人周亦安工作中的鸡飞狗跳,工作之余也会聊八卦、开玩笑。
细节真实,情感自然更加真实,《底线》难得地拍出了一段有血有肉的“法院人的故事”。全剧在错综复杂的案件基础上进行艺术提炼,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完善故事逻辑结构,不仅有大量的案件细节展示审理全过程,更有充满生活细节的“小心思”。谁说主旋律正剧就一定是“严肃刻板”“枯燥乏味”?它也可让扣人心弦的剧情在轻松诙谐的生活流叙事里,不仅好看,也更耐看。
无疑,《底线》所体现出的专业水准与现实质感与主创团队长达3年的前期筹备、采风调研以及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感知是分不开的。也正因如此,“展现了崭新的司法改革发展路径”没有成为空谈,不仅观众对一站式建设、庭审公开、诉前调解这些略显专业的术语有了初步了解,“民法典施行”“员额法官制”“办案责任制”等中国司法改革的丰硕成果也得以呈现在观众面前。
思想“深一度”,
在现实观照中弘扬公平正义与主流精神
以“雷星宇案”“骆优优案”为引,《底线》开篇便抛出了吊足观众胃口的热点议题,“正当防卫”与直播行业“劳动关系”的判定。如果说人物塑造鲜明、情节逻辑顺畅、细节真实专业等还不能充分说明剧集如此让人“上头”的原因,在多元情感的描绘和思想深度的表达上,《底线》里所融入的现实观照让全网观众打出清一色的“五星值得”。
对于面对职场性骚扰,剧集想要探讨的是“敢于用法律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叶芯接到的第一个案件是“李芳凝案”,从起初面对李芳凝的“淡定”对她的诉讼动机产生怀疑,到面对社会舆论、李芳凝母亲的施压,叶芯始终保护并支持李芳凝的选择。
对于民事审判中最多的案件类型之一——婚姻问题,《底线》也将以“全职太太离婚案”“跨国离婚案”等几起不同的离婚案件呈现纷繁世界的人间悲欢;而接下来即将出现的“校园欺凌案”和“才子弑母案”,则让观众看到家庭和家长的教育示范作用……这些不同的矛盾纠纷将新时代遇到的新问题一一呈现,而法官们始终以审慎的态度,在对议题进行纵向挖掘中“阻止悲剧再次发生”。
是法治案情剧,其实也是生活剧、社会剧,《底线》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矛盾纠纷与调解判理中,深度折射社会问题,也在娓娓道来的铺垫中展开对“坚守底线,捍卫公正”的信仰守护。
在此基础上,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底线》通过摹画方远、宋羽霏与周亦安、叶芯两代法律人的工作作风与法理思考,展现了中国法治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骆优优案”中,方远明知判决原告胜诉是“挑战现有的司法实践”,面对可能发生的二审改判,他直言“只是跟着之前的判例走因循守旧,是解决不了新问题的”,“新兴行业不断出现,劳动者和公司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在往前走,法律也得往前走”。
或是紧扣民生话题,或又紧跟社会热点,让剧集跳出以往主旋律正剧盲目追求宏大感导致人物和剧情陷于失真的窠臼,多重案件交织,带着现实思考,也带着人性温度,这些法官身处的生活与成长也让观众获得情感共鸣。
显然,作为湖南广电迎接党的二十大,谱写奋进新时代洪波曲的文艺创作重点项目之一,《底线》将“纸上的法律”变为“情节中的法律”“生活中的法律”,为进一步扩大《民法典》的知晓率和影响力,传递“公平正义”的法治价值,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