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嶅述在文章结尾
编辑/阿芷
“方言梗”不断爆火出圈,占据了短视频平台的半壁江山。

前不久爆红的“山东车牌歌”,用山东方言唱出来后,有种特殊的“潮流感”。
与此同时,还有山东的“球球号”“闷闷车”。

更有河南说唱《5:20AM》,多次登上热歌榜单首位,不断被翻唱。
此外,还有一些网络热梗中包含着各地的方言。

“吗喽、浇给、玉米几、6馍”等等,这些都是由方言演变出的网络热梗。
很多网友不懂其中含义,却能精准玩梗,一个热梗都不落。

从中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国方言的丰富多彩。
“十里不同音”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
在一众方言当中,更有4种方言被称为“最难懂四大方言”。

这4种方言,别说老外了,就连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不一定能听明白。
以下4种方言中,是否有你的家乡话?

温州话究竟有多难?
在“难懂方言排行榜”中,温州话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无需质疑。

温州话的难懂,早已是闻名国内外的程度。
在美剧《盲点》中,更是用“魔鬼的语言”来形容。
温州话的难,是“本地人都会觉得非常难”的程度。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实际上,很多人都不懂这句话真的得含义。
这句话里的“鬼话”并不是在侮辱温州人。

据说,在抗日战争中,为了防止情报被盗,专门找两人温州人对话。
就算被敌方听到了对话内容,但是他们根本听不懂温州话,听了等于是白听。
毋庸置疑,温州话在当时确实是立了大功的。

温州话在发音、用词和语法等方面,与普通话之间有极大的差别。
当两个温州人在用温州话交谈时,在外地人听来,就像是自动加密一样。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是这么说的。

“温州人没有爱情,因为LOVE是拉s的意思。”
温州话的语法也非常奇怪,有点类似于“倒装句”的意思。
比如,定语后置于名词。

举例来说,有腰身、鱼生、饭焦、闹热、鞋拖、墙围等等。
在温州话中,一个“猪”就有很多种说法。

广东话的代表是粤语,对于粤语,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
因为流行的粤语歌比较多,大家听得多了,也就逐渐明白其中一些方言的意思。

比如,“我喜欢你”就是“黑凤梨”。
如果不是那首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喜欢你》,谁能想到“黑凤梨”居然是喜欢你的意思。

再加上,90年代时,港剧比较流行。
大家港剧看得多了,自然也能听懂一些粤语。
实际上,粤语还是比较难的,很难学,也难听懂。

粤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也就是说,一个语音有好多个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在粤语中,保留有古汉语的特征。

粤语中也含有“倒装句”的元素,通常伴有形容词后置,比如,鸡公。
要说粤语究竟难在哪里,那一定是难在发音上。

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而粤语一共有“九声六调”,学习起来非常有难度。
除了发音难之外,粤语中还含有很多比较难的常用字。

“佢、乜、嘅”这些,都是粤语中比较常见的字,外地人根本不认识这些字。
一般来说,广东人说的粤语,和非广东人说的粤语是不一样的。

在综艺《5哈》当中,对此就有深刻体现。
自小在香港长大的邓紫棋对粤语非常熟悉,粤语几乎可以说是她的母语。

节目中,她给其他成员听写粤语,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听懂。
可其他成员所说的“粤语”,他们之间却能互相听懂。

只能说是,其他省自创了一套“粤语”,只有不会粤语的人才能听懂。

闽南话,一种被称为“活化石”的语言。
闽南语的历史非常悠久,即便到了现在,仍旧保留以前中原古汉语的面目。

其中,最深刻的体现是在其声母系统上。
闽南语没有历经中古时期的语音演变,仍旧保留着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于是乎,也就有了“活化石”的称呼。

闽南话也是非常难懂的方言之一,其难度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音韵系统上,闽南话一共有八个声调,是普通话的一倍,声调变化可谓是跌宕起伏。

对于非母语者来说,闽南话难懂,也难学。
据说,一些对语言不敏感的人,哪怕在闽南生活再久,也始终听不懂闽南话。
有一句闽南话,几乎全中国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三轰题组diang气昏扣趴biang 爱biang家诶样”
这是歌曲《爱拼才会赢》中的一句歌词,因为歌曲的流行程度,所以大家都能听懂。

要是没有这首歌,大家恐怕也很难听出其中的意思。
在很多人心中,闽南语的难度,是仅次于温州话的存在。

(上海话),也是一种非常难懂的语言。
和普通话来比较,上海话有5个声调,27个声母,43个韵母。

从发音上看,沪语的难度还是比较高的,发音独特。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外地人都觉得沪语比较好听,有种甜甜的感觉,比较轻、柔。
虽然听不懂,但是很好听。

很多人对于上海话的一个评价,从中,也不难看出上海话的难度。
上海话也分为“老上海话”和“新上海话”。
一种是上海本地长期自然发展而来;一种是随着人口迁移而形成的。

在很多上海人看来,这两种话有本质上的区别。
对于外地人来说,都是听不懂,也自然听不出起来其中的不一样。
现如今,就算在上海本地,说上海话的人也开始逐渐变少。

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说普通话,渐渐地,也就不会说方言了。
其实,这种困境不仅存在于上海,很多地区亦是如此。

虽然普通话是中国的统一语言,但是方言也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你还会说家乡话吗?
随着普通话的不断普及,方言似乎已经逐渐开始消失。

现如今,很多孩子从小就说普通话,自己家乡的方言,是不会说,也听不懂。
对于普通人来说,方言寄托着对家乡的一种思念。

哪怕身处外地,当听到熟悉的语言时,会瞬间感到亲切,也能精准认出自己的老乡。
对于国家层面来说,方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在很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项目都是以方言为载体来进行表达和传播。
随着方言的消失,势必会对此造成一定的影响。

换句话来说,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
要保护,也要传承。
虽然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但是方言并不应该被摒弃。

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可以通过普通话来沟通。
私底下时,大家和家人、亲戚、朋友等,不妨试着继续用方言来沟通。
普通话、方言,这两种语言都很重要。

“并存不悖、分而用之”,这应该是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近些年,国家对于方言的保护也变得重视起来。

保护、传承方言,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方言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不应该被抛弃,也不应被遗忘。

有些地区的方言虽然比较难,但是却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语言的多样性不应该只存在一些官方的语言,各地的方言也应该得到重视。

在正式场合说通用语言,在非正式场合可以用方言来交流。
对于各地的方言,大家有什么看法?

中国十大最难懂的方言排行榜 看你家乡排第几? 中国网

「文化评析」重视做好方言保护传承工作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