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项与年罹患脑梗,毛主席听闻消息后特批:可以接来北京治疗

鸿永文化历史 2024-10-06 02:55:24

1973年项与年罹患脑梗,毛主席听闻消息后特批:可以接来北京治疗

1956年金秋十月,中南海礼堂里热闹非凡。一场庆祝长征胜利20周年的茶话会正在举行。突然,毛主席神色凝重地问道“当年那个送字典的人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谁能想到,一个送字典的人,竟然与红军的命运息息相关?

【红军大功臣项与年的传奇人生】

要说这项与年的故事,得从1978年说起。那年10月2日,一位84岁的老人悄然离世。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个普通的离世消息。可谁曾想,这位老人的一生,却藏着惊天动地的秘密。

老人名叫项与年,生前是辽宁省监察厅副厅长。听起来挺普通,是吧?可就是这么个普通人,曾经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73年,项与年得了脑梗,生活不能自理。这消息传到北京,毛主席立马批示可以接来北京治疗。这么大的面子,搁谁身上都得乐开花吧?可项与年倔得很,病情稍好就又回了老家,死活不愿享受特殊待遇。

你们肯定好奇,这项与年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毛主席如此重视?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1934年,国民党的“围剿”如铁桶一般,眼看着就要把中央苏区给“剿”个精光。当时的情形,就像是一群小羊羔被大灰狼团团围住,眼看着就要变成盘中餐。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项与年挺身而出,化身“送字典的人”,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把蒋介石的“铁通作战”计划送到了中央苏区。

这计划有多重要?那简直就是蒋介石的王牌!他为了这个计划,可是下了血本。调集了150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中央红军。要不是项与年及时送来情报,咱们的红军说不定就得交代在那儿了。

项与年是怎么把这么机密的情报弄到手的呢?原来是靠一个叫莫雄的国民党将领。这莫雄虽然挂着国民党的招牌,但骨子里却是个同情共产党的主。他在庐山会议上听到了蒋介石的计划,就把消息透露给了项与年。

得到消息后,项与年可没闲着。他想尽办法把情报藏在字典里,装成个教书先生上路了。可是,越往瑞金走,敌人盘查得越紧。项与年一看这样不行,干脆把自己打扮成乞丐。为了逼真,他还拿石头把自己的门牙给砸掉了几颗。这份拼劲儿,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这样,项与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情报送到了中央苏区。毛主席后来说“搞情报的同志是立了功的。”这话里头,可有项与年的一份功劳呢。

说起项与年,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他有个儿子叫项德崇,后来改名叫项南。你们猜怎么着?父子俩都参加了革命,可因为长期分离,竟然互不相认。

有一回,项与年托人打听儿子的下落。结果可好,儿子项南被安排去找“自己”。这父子俩你找我我找你,跟捉迷藏似的,闹了好一阵子误会。直到1953年,他们才终于重逢,这一别可是整整20多年啊!

项与年这个人,可真不是一般的清廉。虽然工资不低,但他大部分都交了党费。出差从来不找公家报销,有时还接济身边的同事。就这么个两袖清风的老同志,在特殊年代也没能逃过劫难。

1978年10月2日,项与年在辽宁离世,享年84岁。他的儿子项南特意从北京赶来参加追悼会。当时辽宁省委书记还纳闷呢,怎么农机部长也来了?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父子俩!

有人说,项与年就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珍珠,不起眼却闪耀夺目。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危急关头拯救了红军,却又在建国后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这样的人,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英雄吧?不张扬,不显摆,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也许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传颂。

1 阅读:20

鸿永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