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国家和民族的根脉,就是历史和文明。历史离不开考古。博古通今。
做考古是件严肃的事情,不能闭着眼造史。陕西的源头在中原,所有陕西史前的文化,其源头都能在更早的中原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传播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传播的。以中原为中心的东夷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东夷人是所有华夏人的先祖。伏羲黄帝炎帝蚩尤夏商周秦汉都是东夷人。结果就是:陕西的原始父系D灭绝了,中原的O2取代了D。史前关中男性被杀光了,只留了女性。请关中人认清楚事实。
半坡的“鱼”纹案,庙底沟的“鸟纹案”。鸟吃鱼,石斧代表王权。庙底沟类型覆盖了关中半坡类型,和历史上的黄帝族取代炎帝族这个事件类似。以三门峡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取代了其他类型。代表了文化上的早期中国。
正是一代代考古学家的努力,让现代人得以聆听泥土下的文明絮语,也寻回了那一块又一块关乎历史文化遗产的“拼图”。致敬考古学家!
对河南三门峡的仰韶村这片遗址的考古活动,也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田野考古”发掘活动,不仅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的诞生,也揭开了中华文明原始社会研究的第一页。
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学文化的源头!
由渭南市西环路拐上渭华大道前行不远,路的右边有个不是很高的土台台,土台台上面是个叫老官台的村子,远看很是破败。在导航的指引下此地倒是容易找见,值得庆幸的是竟在一片荒草丛中找见一方“老官台遗址”保护碑。该遗址内涵贫乏,后来发掘了规模较大、同类遗存内涵丰富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有学者将其改称为“大地湾文化”。 在北首岭遗址,老官台文化层被压在仰韶文化层之下。
日本文化来自中国,即使今天,日本人还在孜孜孜不倦的探索日本出土文物与中国的关系。
韩国和朝鲜,则千方百计证明它们就是宇宙中心,它们的文化就是来源于本土。
谁更自信呢?
河南没有发现老官台文化。
安特生的彩陶西来说,总体是学术上的,但这仍然刺激了中国人。一连熬夜看了央视上“考古公开课”、“探索.发现”,还查了知网上的文章(花了几十元钱)。考古学家们对此没有具体阐述,只一语带过说,西来说是错的。
根据协议,安特生归还一半文物,接受批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做了修改,足以可见安特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
新石器时代早期,目前发现的遗址极少,仅有距今10500年的新密李家沟遗址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发掘工作。
裴李岗遗址最新考古研究确认,该遗址面积可达5万至6万平方米,更加科学准确的新的测年结果表明,裴李岗遗址距今8200-7700年,延续时间约500年,是区域内使用时间较长的中心聚落。同时,裴李岗遗址西边新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晚期遗存,其堆积厚度达225厘米,分布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这大大提升了裴李岗遗址的内涵和地位。
河南裴李岗文化目前已调查发现遗址160余处,遗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全境,经过发掘的仅有20处左右。裴李岗文化广布于河南境内,西至三门峡卢氏,北到安阳林州,东抵周口项城,南达信阳潢川。
裴李岗文化的墓地中的随葬陶器主要是各种壶,另有少量的钵、罐和鼎等。居址中的器类较为丰富,主要为罐和钵,另有盆、碗和鼎等,可见少量壶。
裴李岗文化第一期遗存主要见于豫中地区,目前发布材料的遗址有贾湖、裴李岗、唐户、石固、莪沟北岗、水泉和沙窝李等,距今9000年~8000年。
裴李岗文化的对外影响是中原地区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大范围的膨胀过程,为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强盛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称为中国文明的奠基。
如果华北平原被淹了,华北平原的古文化遗址是哪里来的呢?陕西、甘肃人喜欢当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伪科普,所谓研究者的民科化,真是让人担忧,原来猎奇观点是多数人都喜欢的。
贾湖九千年文明史,谁比这早呢?
具茨山文明的裴李岗文化,最早最先进规模最大,取代了大地湾文化,其一支成为半坡文化,一支成为庙底沟主流。
新郑的唐户裴李岗文化遗址,从裴李岗到夏商周,中间各个时期传承不断,同一个地方有叠加的存在,这叫起源和传承。
融合后有什么核心吗?
有,一定有,也一定是中原一代,全国十个人,中原占五个,先联合起来形成优势,形成高地,这就是核心。任怎么否定,周武王克殷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建成周,“宅兹中国”,向中原靠拢,只可惜命不长,由周公代为完成,核心在哪儿呢?向哪靠拢,不必多说。
在郑州北部黄河南岸有一座53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古城是中国最早的有城防的版筑城,是中国建城史的开始,也是郑州市建城史的开始!西山版筑城遗址很有可能是黄帝城!
河南 双槐树遗址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是最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处于河洛文化中心,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黄河流域大型城址群。双槐树遗址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国”。
正是由于地处中原核心的裴李岗文化的强大辐射力与渗透力,才使黄河流域的诸多文化区域共性明显、紧密联结。
裴李岗二期时,裴李岗文化向西北发展进入到渭河流域和汉水流域,参与形成了老官台文化。
但是,距今7200年,河南裴李岗文化中晚期,向西拓展,进入关中地区。
末次冰期结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以及全新世大暖期的到来,在公元前5800年河南裴李岗人又开始了西迁,据考古专家分析,可能与天气或者民族冲突有关系导致他们全部的离开了裴李岗。他们沿着黄河向上游走去,借助于水热气候条件和黄土的易开垦性,将先进的农耕文化和彩陶艺术拓展至河北北部,内蒙、陕西、山西、甘肃及青海等地。他们进入渭水流域后,在陕西华县的老官台短暂停留了大约1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的时候来到了甘肃天水的大地湾一带定居了下来,在这儿一呆就是两千年,经过近2000年的发展,裴李岗人与当地族群融合通婚发展壮大,已经发展成为当地一个非常强大的部落;发展了先进的农业,彩陶文化,成为了仰韶文化的前身;他们在这里建设的宫殿式建筑已经体现出其部落的繁盛与凝聚。
老官台文化早期主要存在于陕南地区,中期进入关中地区,以白家庄为代表的遗存中出现了大量的三足钵等与裴李岗文化有关的器类。
距今6300年,老官台文化晚期则向西到达关中西部和陇东地区。
根据蔡金英:《裴李岗文化:中国文明的奠基》,科学出版社2022年版),典型的裴李岗文化因素,例如假圈足碗和壶等,进入关中地区,成为老官台文化转化为半坡文化的动因。
距今9000年到距今7000年期间,地处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无疑是最为活跃的一支文化。裴李岗文化四面出击,成为这一时期文化接触、沟通、碰撞和融合的枢纽,造成了中国东部地区第一次大范围的文化整合,奠定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基础。
老官台文化亦称“北首岭下层类型”或称“大地湾文化”。准确的碳十四测定表明,老官台文化的年代大致为距今7200年至6300年。
老官台文化,仅在大地湾遗址发现三座圆形半地穴房址,房址仅五六平方米;不见灶坑;地穴周壁的柱洞向中间倾斜,属于简陋的窝棚式房屋;仅在大地湾和北首岭发现十几座墓葬。石器以粗糙打制为主,精细磨制的比较少。不见穿孔石器。大地湾和北刘两遗址出土的陶器出现成层和片状脱落的现象。这种贴筑法属于一种比较原始落后的制陶法。泥质红陶及泥质灰、黑陶的数量很少,未发现陶鼎。
因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和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的发掘,学术界已经认识到了仰韶文化存在至少有半坡和庙底沟两种类型。
通过对泉护村与元君庙两遗址考古资料的初步整理,更使大家感受到,即使是同处于渭河流域仅被一小河相隔的所谓仰韶文化,其在文化面貌上也呈现出很多的不同。
老官台文化只有两处遗址,相距约15公里;半坡类型有五处遗址,西沙河及赤水各有两处,遗址分布显然较老官台文化密集;庙底沟类型遗址又比半坡类型遗址稠密一些,共有八处,除未在赤堤河发现外,华县境内渭河各支流都有庙底沟类型遗址;龙山文化遗址计有九处,略多于庙底沟类型。”
站在这个村子的土台台上,不远处就是新发展起来的新城区。如今,在这个土台子上的人家已经陆续搬到北边的土台子下面了,现在的村子一直延伸到很远的老西潼公路上了。信步登上这个土台,映入眼帘是一幅破败不堪的空心村的感觉。有的院子里的房屋已经坍塌,院墙也是时有时无,一派死寂。
在这里,是1956年国家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7000—7800年的一个文化遗址,为老官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