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严监生:不舍油灯两茎草,万贯家产皆为谁

梧叶午夜乱翻书 2025-02-06 09:54:47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儒林外史》这本书,并不是因为范进,而是因为严监生。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有一篇关于严监生的课文,题目叫《两茎灯草》,选自于《儒林外史》第五回和第六回。

课文写的是严监生在病重垂危之际,身体极度虚弱,已经说不出话来。然而,当他看到房间里油灯里点着两根灯草时,却迟迟不肯咽气,只是不断地摇头,示意家人。其他家人都不明白他的意思,最后,还是赵氏恍然大悟,挑掉了一根灯草,严监生才安心地闭上了眼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因为这个经典片段,严监生成了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吝啬鬼形象,跟《一文钱》里面的卢至、《庄子·外物》里的监河侯、《围城》里的李梅亭并称为中国文学的四大吝啬鬼。

后来,读完了整个故事,知道了前因后果,我才发现,把严监生当成纯粹的吝啬鬼和守财奴,甚至对他各种嘲笑,实在是莫大的误会。

这一切,还必须从严监生的身份说起——

严监生,本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一名监生,是花钱买来的生员身份;他还有一个哥哥,叫严大位,字致中,是一个贡生,是通过考试取得的生员身份。

在社会地位上,严监生不如严贡生;但是在经济实力上,严贡生却不如严监生。按照书上的说法,严监生家里有十万多银子,就算放到现在,也是妥妥的富贵人家。

(图转网,如侵删)

《儒林外史》中关于严监生的故事情节不多,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人物复杂的一面。

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他自觉比不上哥哥严贡生,一直显得胆小怕事。

严贡生被王小二和黄梦统给告了,听到消息之后,严贡生一跑了之,等到汤奉派衙役去拿人的时候,只找到了严监生。

严监生先留衙役吃了酒饭,给了衙役两千钱,暂时把事情给稳住了。

紧接着,严监生找来了自己的大舅子王仁、王德来商量这件事,王家兄弟说这件事与他无关,无需搭理,但是严监生却不这么看——

“这话也说不尽了。只是家兄而今两脚站开,差人却在我家里吵闹要人,我怎能丢了家里的事,出外去寻他?他也不肯回来。”

其实他不仅拿严贡生没办法,连他的嫂子和侄子,他同样无可奈何。

最后,在王仁的建议下,严监生先是拿出银子折了猪价给王小二,后来又立了字据证明黄梦统的借据无效,再加上在衙门的各种打点,一通操作下来,严监生一共花了十几两银子,才勉强把这件事给摆平了。

不仅如此,事情了结之后,他还专门请王仁、王德吃饭,又花了不少钱。

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说严监生胆小如鼠,可以说严监生喜欢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却唯独不能说他吝啬。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太在乎自己的虚名了,虽然严贡生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他毕竟是自己的哥哥,因为这点小事惹上官司,对严监生的名声也有一定影响。

(图转网,如侵删)

严监生的妻子王氏生病之后,我们却看到了严监生的另一面。

王氏病重的时候,“每日里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

王氏病亡后,严监生“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王氏死后,留下了五百两银子的私房,还有典铺内又送来的三百两银子的利钱,严监生把八百两银子全部送给了王氏的两个哥哥,让他们到省城参加乡试用。

就连王氏的两个嫂子,也从严监生那里得到了王氏生前的全部首饰(事实上他们偷走的,严监生没有追究)。

在王氏生病期间,还发生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严监生扶正了小妾赵氏。

站在现代人的视角,严监生的做法很过分,那边妻子还没去世,这边就要把小妾扶正,着实让人心寒。

但是站在严监生的角度,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王氏膝下无子,赵氏倒是生有一个儿子,如果不把赵氏扶正,其所生的儿子就是庶子,是没有继承家业的机会的。

只有把赵氏扶正了,她就成了王家兄弟名义上的妹妹,她的儿子不仅有继承家业的机会,还有王氏兄弟做靠山,才能保证将来不会被严贡生的五个儿子欺负。

(这所有的一切,跟严监生平时的软弱有着直接关系。)

为了促成这件事,严监生没少花钱,不仅摆了二十多桌酒席,还给王家兄弟一人一百两银子。(就这样,在王氏两个哥哥的见证下,赵氏成了正妻,而且就在大摆宴席的当晚,王氏离开了人世。两相对比,着实充满了讽刺意味。)

当然,严监生所谓的大方,大概率是为了自己的血脉传承和家族延续。

(图转网,如侵删)

纵观整个故事,严监生所有的吝啬,其实都用在了自己身上。

据他自己所说,“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让人不由得感慨,严监生之的万贯家财,全是这样一分一毫省出来的。

当初王氏生病的时候,他花大价钱请医生买药治疗,可是等到他自己病重的时候,他又回到了抠抠搜搜的模样——

后来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买人参,赵氏劝他不要管家里事,可是他不愿意,还说:“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那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

天气暖和一些,身体稍好一点,能够勉强吃点东西的时候,他就挣扎到房前屋后四处查看,到了秋收时节,他想着田里的庄稼,就算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却依旧始终放心不下。

直到后来病重离世,他一直放心不下的,还是家里的光景(确实有点守财奴的感觉)。

也许,严监生之所以舍不得钱给自己治病,无非也是想要给儿子多留下点家产(在这一点上,严监生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

死的时候,严监生给几个侄子每人都留了钱财,还单独给他跑路的哥哥备了“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

他这时候的大方,大概率是希望自己死了之后,严贡生父子可以不那么恶毒,不指望他们照顾自己的孀妻弱子,也至少不会太过于难为他们。

(图转网,如侵删)

只是,严监生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死后不久,儿子也夭折了。

他更没想到,赵氏想过继严贡生的第五个儿子以维持自己的身份和对家产的继承权,而严贡生却让刚结婚的二儿子入住严监生家宅,想霸占财产。

为了自己的权益,赵氏将严贡生告到县里,汤知县因自己是小妾所生,对严贡生所为十分不满,为赵氏主持了正义。严贡生不服告到府里,府尊也因有妾而打回让高要县查,结果依旧。严贡生又告到省按察司,司里批复让府县处理。为了这件事,严贡生还一路找到了国子监,被周进给打发了回去。

后事如何,书中没有直接交代,但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逻辑,严监生留下的遗产,大概率是会被严贡生夺去的。

虽然此时赵氏早已扶正,但是她没有孩子,认的两个哥哥王仁王德又是那副德行,作为没有任何靠山的女子,下场可想而知。

回顾严监生的一生,靠着省吃俭用积累了万贯家产,就连弥留之际,也想着多给妻儿留下一点财产。

严监生是吝啬鬼不假,但是他的吝啬,全都花在了自己的身上;他也的确是守财奴,但是他却是为了家人守财,这样的人,我们可以不理解,但是我们不配嘲笑。

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

夏天舍不得开空调,生病舍不得吃药,整天过着没苦硬吃的日子,那只是因为他们穷怕了,才想着省一点,在省一点……就这样过完了自我折磨的一生。

(图转网,如侵删)

0 阅读:4
梧叶午夜乱翻书

梧叶午夜乱翻书

通过简单的文字,记录简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