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男童误吞46颗磁力珠,谨防孩子“好奇心”,时刻注意祸从口入

快乐的墨墨妈妈 2019-10-10 00:43:06

“胃、十二指肠、小肠内都有磁力珠,小珠在消化系统内隔着肠壁、胃壁互相吸附,造成胃肠10处穿孔,每处穿孔直径近3毫米”,前一段时间新闻报道了温州平阳一个5岁男孩把46颗磁力珠吃到肚子里了,结过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网上时不时就会看到小孩子把磁力珠吃到肚子里的新闻,到底磁力珠是个什么样的玩具呢?

磁力珠又叫巴克球,主要材质是钕铁硼,外表镀镍,颜色鲜艳,造型多变,受到很多小朋友的喜欢。

我在购物网站随便打开一个卖磁力珠玩具的评价页面,看到很多家长都是买给6、7岁左右的孩子玩。

同时我也注意到不少卖家在商品介绍里,都专门标明了严禁14周岁以下孩子玩耍。

所以,家长挑选玩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

0~1岁左右期间是著名的弗洛伊德理论中的第一个时期——口欲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把东西放到嘴里尝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有的孩子“口欲期”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彤宝她舅舅小的时候,有一次生病很长时间都没有好,那会儿医疗、交通条件没有现在便利,更不会想到是孩子自己吃了东西。

直到在他一次啃苹果的时候,引起呕吐,吐出来一大团红红的东西,用清水淘干净,才发现竟然是毛线。

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把毛线帽子的绒球上的线拽下来吃了下去。

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不是吃苹果吐了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千千万万一定不要把“可疑物体”给婴幼儿玩耍,且不能放置在他们周围及能够到的地方。

在购买玩具时要注意:

颗粒足够大,不能被孩子吞下去。

有细小零件的玩具不适合这么的孩子玩。

玩具材质是可入口材质。

探索是幼儿自我认知能力发展的必要课程,但要注意别把“好奇心”吃进了肚子里。

孩子慢慢长大,渐渐不再用“吃”的方法探索,他们学会了更多的方法,比如扔东西、撕纸等。

但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亲戚家孩子3岁多时,喝水的时候把玻璃杯咬裂了,问他为什么要咬杯子,他回答的原因是好奇,想知道玻璃杯能不能咬碎。

小孩子好奇心强,但不能预估危险性。

像新闻中的小男孩虽然已经5岁了,家长也放心地让他玩,结果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

对于2、3岁的孩子,理论上是可以涂鸦了,但在玩蜡笔、颜料等时大人最好陪同,一来是不错的亲子体验,二来也防止孩子们误食。

像这些开发智力但又有一定危险性的玩具,使用完后,要收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

拼装类的玩具,一定要看玩具的适用年龄,有的是有很多细小零件的。

生活中的很多日用品都会被孩子当成玩具,比如项链、瓶盖、卫生纸……可以说几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是玩具,家长一定要把有危险性的整理起来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时候,我们要让孩子探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没有错,也有必要,前提是家长多注意,规避危险因素。

彤宝妈小建议:

硬币、笔帽、扣子、枣核、玻璃珠、鱼刺、小发卡、各种玩具小零件等是儿童常见的误吞物,家长们一定要多加注意。

如果发现孩子误吞了东西,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

-END-

0 阅读:5

快乐的墨墨妈妈

简介:想要养育好孩子,父母就得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