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500亿财政补贴上位,曾造假33亿,前实控人清仓15亿跑路

会发光的暹罗 2025-03-22 11:10:0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文丨上官

编辑丨上官

前言

又一明星企业崩盘,市值相较于巅峰时期蒸发超过90%!

当初新研股份靠靠着政府的千亿补贴,扶摇直上成为当时的“明星企业”,并成功上市。

然而在接下来,这个昔日的明星企业竟然暴雷,不仅财务造假33亿元、股价也不断下跌。

前控股人周卫华更是接连套现超17亿跑路,10万股民亏得几乎是血本无归……

昙花一现的繁荣

新研股份的成功,离不开时代大背景的助力。它的前身,新疆机械研究院,成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国家正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国家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农业机械研究机构。新疆机械研究院便是其中之一,它专注于研发适用于高寒、干旱等特殊环境的农牧机械,致力于解决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这家起初专注于研究的科研机构,在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中迎来发展机遇。

院所成立了机电装备中心,把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不再只做研究。

逐步发展成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有企业,这家企业在新疆默默发展,扎根于这片广阔的土地,为未来积蓄力量,充满希望。

2006年,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国企改革,很多国企转为民营企业,新疆机械研究院也不例外,同样完成了体制的转变。

研究院的核心团队拿到了公司的控股权,一家新的民营企业——新研股份就这样成立了。

周卫华,一个22岁就加入研究院的年轻人,也迎来了人生的转折,他从院长变成了新研股份的董事长,也成了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从此开始了他的资本市场生涯。

新研股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200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及随后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项政策犹如甘霖,推动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也为新研股份创造了绝佳机会。

国家投入资金补贴农机购置,极大激发了农民和农业组织购买农机的积极性。新研股份抓住这个机遇,产品需求量大增,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尤其在新疆地区,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堪称“农机巨头”。

从第一台9QSD-900青贮饲料收获机到自走式辣椒、棉花收获机,新研股份持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拥有20多项国内领先成果和专利。公司还在新疆、山东、吉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构建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2010年,新研股份成功在创业板上市,这让它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农机具研发生产企业,一时之间备受瞩目。当时的股票发行价很高,达到69.98元,市盈率也超过了150倍,公司通过上市募集了7.4亿元的资金。

上市后,新研股份的股价像火箭一样飞速上涨,最高时达到了118元,市盈率也达到了惊人的252倍。为了降低过高的市盈率,同时增加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新研股份多次进行大规模的转股,目的就是将股价控制在一个看起来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现在看到的风光,就像表演一样美好,但实际上隐藏着很多危险,有很多问题在悄悄发生。

新研股份现在的繁荣,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城堡一样,依靠着政策的扶持,一旦政策改变,隐藏的风险就会显现出来。

这意味着,如果政策红利消失,新研股份很可能无法维持现有的发展状态,最终导致失败。这种风险不容忽视。

通往深渊的歧途

2015年农机补贴预算停止增长,这意味着新研股份赖以生存的政策优势逐渐消失,其高速增长势头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持股价,吸引投资者,新研股份决定转型,选择了当时热门的军工产业。

新研股份宣布收购军工企业,这一消息迅速刺激了市场,犹如一剂强心针,让投资者信心大增,公司股价也因此大幅上涨。股价从8元开始,一路飙升至64元,涨幅惊人。

可以看出,转型军工是新研股份为了应对农机补贴政策变化,维持市场表现而采取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面上光鲜亮丽的变化,实则危机四伏,潜藏着巨大的风险。这种转变就像诱惑飞蛾扑火的光芒,外表迷人,却暗藏杀机,最终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华丽的外表具有迷惑性,让人容易忽视背后的危险,需要警惕。 2015年,新研股份花了36亿巨资买下专门生产飞机零件的四川明日宇航,这价格比明日宇航本身的价值高出了好几倍。表面上看,新研股份借此机会进入了赚钱的航空航天行业,但实际上隐藏着很大的风险。

首先,由于买贵了,新研股份账面上多了28亿的商誉。如果明日宇航的业绩不好,达不到预期,这28亿的商誉就会变成一个大麻烦,随时可能引发新研股份的财务问题。

其次,明日宇航到底能不能赚那么多钱,也让人怀疑。它明明只有7亿的净资产,却被评估成了36亿,这中间有没有猫腻,需要好好调查。

明日宇航被收购后,接下来的几年业绩好得出奇,完全达到了当初承诺的目标。这种过于准确的业绩,让人觉得背后可能有问题。

这就像事先写好的剧本一样,每一步都算计好了,新研股份可能因此一步步陷入困境。这样的精准业绩承诺,反而让人感到不安。

这可不是偶然发生的事情。2021年,监管部门的调查显示,明日宇航自2015年起就一直在财务上弄虚作假,夸大了收入和利润。

他们虚报了高达33亿元的营业收入,还虚增了13亿元的利润,简直是瞒天过海。这个暗藏多年的雷最终爆炸,引发了新研股份严重的财务问题,让十万股民的投资彻底打了水漂。

高管的贪婪与股民的无奈

并购迷局的背后,更让人感到后背发凉的是公司高管的贪得无厌。新研股份的股价被炒得很高时,公司实际控制人周卫华带头,一众高管开始了疯狂的捞钱行动,他们把风险都丢给了毫不知情的中小股民。

从2014年到2018年,周卫华多次卖出股票,一共套现大约4.6亿元。2019年,他把公司控股权转卖给新余华控,又拿到了2.5亿元。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周卫华继续通过公开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股票,最终总共套现约7.9亿元,成功脱身,留下了一地鸡毛。他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其他股东也纷纷效仿,将手中的股票变现,将风险留给了散户股民。2021年11月,周卫华刚卖完股票没多久,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就来了,这让10万股民瞬间傻眼。 新研股份财务造假的丑事被曝光,股价暴跌,公司市值缩水超过九成。

曾经风光无限的新研股份,现在变成了面临退市风险的ST新研,股票代码前的星号,让人感到无比讽刺,像是对股民的嘲笑。

新研股份的崩盘,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恶果,包括之前的政策优惠不再,盲目并购带来的风险,公司内部管理混乱,以及高管急于套现等问题。

这就像给其他公司敲响了警钟:不能只靠政策扶持,更要有自己的本事,否则迟早要出事。盲目扩张,随便并购,就像喝毒药一样危险。

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等于给财务造假开了方便之门。高管的贪婪更是将企业推入深渊,坑惨了无数投资者。

新研股份的遭遇让人反思,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如何管好上市公司,特别是并购重组这些大动作?投资者保护机制需要更加完善,这样才能减少股民损失,维护市场公平。

在充满机会但也充满风险的市场里,投资者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让自己成为下一个“新研股份”的受害者。

结语

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应该更加严格,并购重组等重大交易更要重点关注,确保过程透明公正。

投资者需要提高风险意识,谨慎投资,认真分析公司情况,避免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信息源:新研股份双主业低迷亏3.19亿 7.82亿借款到期未偿已资不抵债,湖北长江商报2025-03-20 。

信息源:新研股份2024年亏损3.19亿,董事长方德松薪酬继续增长,但员工人均薪酬下滑超13%!金融界2025-03-20。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会发光的暹罗

会发光的暹罗

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