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国」河北·滦州

扶摇天下人文 2022-05-02 21:38:55

滦州市在河北省东部,是河北省直辖,唐山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滦州孕育了皮影和评剧,其地历史悠久,早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于此生息。

枕燕山而踏渤海,屏京津而扼关外。千年古城滦县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交融着不同的文明,守望着漫长的岁月。

历史

滦河原称渜水。唐朝时期改称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先向北绕了一个圈之后又折回丰宁,然后一路向东南蜿蜒而下注入渤海,全长878公里,流域面积5.5万平方公里。

然而在滦河流经的所有旗县当中,唯有滦州一直沿用了滦河的姓氏。那么滦州何以能受到如此的青睐?滦州的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

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滦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而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初期,这里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方国—孤竹国。

滦州所在的地区,当时就归孤竹国所辖,所以孤竹国的两位王子伯夷和叔齐的故事得以在这里世代相传。此后许多光耀华夏史册的名字也纷纷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在这里讨伐过山戎。秦始皇、汉武帝曾经到这里巡边。魏武帝曹操曾经从这里北击乌桓。唐太宗李世民东征,也曾驻跸于此,一直到唐朝灭亡。滦州所处地域虽然有过不同的称呼,但却始终没有与滦河结缘。

在滦州,每一次柴册祭火的表演都会吸引众多的游人。柴册礼是辽国皇帝即位之礼,而正是一位辽国皇帝为这片土地书写了新的历史。

在唐朝末年金戈铁马的喧嚣中,草原民族契丹逐渐强盛了起来。经过多年的征伐,一位契丹族杰出的首领于公元916年称帝建国,这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在向中原扩张的战争中,他以战略家的眼光看中了滦河下游这块负山濒海,勾连中原与塞外的兵家重地。

于是在公元923年,耶律阿保机在此建州立城,置军布防。因州城靠近滦河,故而定州名为滦州。由于滦河在唐朝时期从渜水改称滦河,所以耶律阿保机在此设立的州城才得以拥有了滦河的姓氏,滦州之名始建于册。

滦州这个名字延续了近千年,直到1913年,民国政府废州设县才将滦州改称滦县。新中国成立后,滦县曾划入唐山市为滦州区,后又重新恢复为县,201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滦县,设立县级滦州市,由唐山市代管。

建筑

1891年初,清政府决定修建从古冶至山海关这一段的铁路。工程由当时开平矿务局的英国工程师金达负责。

按照路线的设计,这条铁路必须跨越滦河。当时金达邀请了世界一流的铁路专家来负责施工建桥,但是滦河下游河宽水急,河床地质结构复杂,桥墩屡建屡塌,英、德、日专家经多次尝试后,终于放弃。

眼看工期将近,金达焦急万分,无奈之下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助手詹天佑,但这个看似病急乱投医般的举措,却成就了中国人的骄傲。

詹天佑接到任务后,并没有马上动手施工,而是先仔细研究了英、日、德三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并且亲自勘测了滦河多处的水深、流速、河床、地质等信息,切实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经过缜密的勘察、比较,在吸取了中国古代先民造桥选址的经验之后,詹天佑重新选择了桥址,而且大胆采用了“压气沉箱法”来建造桥基。

经过验证他的方法完全可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坚实厚重,充满了力量感的桥墩在滦河宽阔的水面上一个接一个地竖立起来。

1894年农历甲午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铁路桥滦河大铁桥正式竣工,詹天佑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为中国人争了光,而跨越滦河的铁桥就像一道彩虹,给当时中国昏暗的天空带来了一抹亮色。

滦河大铁桥的建成,给当时的滦州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京奉铁路从这里通过,车站附近商贾云集,滦河岸边千帆林立,滦州京东重镇的称号更加名副其实。

滦州起义

因为有连接京城与关外的铁路,通过当时的滦州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在清末风起云涌的变革大潮中,这片土地注定不会平静。

在滦河大铁桥建成后的第十七年,摧毁清朝统治大厦的最后一击从滦州爆发了。1911年10月初,两支军队沿着京奉铁路向当时滦州隶属的永平府汇聚,准备参加由清政府组织的一次重要军事演习—永平秋操。

然而,1911年10月10日,永平秋操还没正式开始,武昌起义却突然爆发了。此时,驻扎在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统治张绍曾深受鼓舞,决定响应武昌起义。

10月27日,张绍曾、蓝天蔚等人共同上书清政府,提出召集国会、制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消除皇族特权、特赦国事犯等要求,并通电全国以表决心。

而不久后,张绍曾又做了一件更加出乎清政府意料的事。此时的形势已经是箭在弦上。张绍曾遂决定与第六镇统治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于11月7日联合武装起义。

然而起义的消息不幸泄露,张绍曾被免职,吴禄贞被暗杀,蓝天蔚也被迫出走,形势急转直下,起义面临着胎死腹中的巨大危机。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以第79标管带王金铭、施从云和第80标管带冯玉祥等为首的一批第二十镇的中下层官兵挺身而出。

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终于爆发。1912年1月3日,在冯玉祥已经被清政府软禁的不利形势下,起义官兵毅然在这里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以黄帝纪元。

但是第二天就在起义军乘火车向北京进发之时,却在雷庄遭到敌军的埋伏。虽然起义军奋起反击,但最终还是没有突破敌人的包围。王金铭和施从云双双就义,起义也悲壮地落下了帷幕。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给予了清政府以巨大的打击。

因为这意味着即使在清政府力量最雄厚的京畿地区,其统治基础也已经千疮百孔,危机四伏了。

这让清朝统治者们感到了穷途末路般的恐慌。在滦州起义之后不久,宣统帝宣布退位,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滦州起义虽然没有武昌起义那样赫赫有名,但它与武昌起义南北呼应,对推翻帝制、建立共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功绩同样变彪炳千秋。

1936年,民国政府在《优恤滦州殉难诸烈士明令》中高度评价了辛亥滦州起义。“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奔流不息的滦河与巍峨矗立的铁桥,共同见证了民族的新生,这是滦县的骄傲。

民俗

1995年,中国邮政部门曾经发行过一套4枚的皮影邮票,其中有一枚印着“中国皮影.河北滦县皮影人物”的字样,这足以证明在皮影戏发展的历史中,滦县皮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曾几何时,滦州地区可以说是村村有影班,人人都会哼几口影戏。皮影在滦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金代,但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万历二十一年,滦州安各庄的秀才黄素志因为又一次赴试落榜而远走沈阳。

但身在异乡的他,始终忘不了老家的影戏,于是便设馆授徒、组建戏班,一边演出一边改革。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在皮影的剧本、唱腔、脸谱造型以及影人的尺寸和制作材料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经黄素志改革的皮影戏在当地迅速走红,并赢得了“滦州影”的美名。而当“滦州影”被黄素志带回家乡后,这里丰厚的影戏土壤更是使得“滦州影”在岁月的洗礼中日臻完善,终至大成。

因为滦州地处京畿,又有着便利的水陆交通,所以滦州皮影的影响力还波及到了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在与当地元素融合之后,形成了表演形式类同,但又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北方皮影戏大家族。

河北省首家皮影博物馆就建在滦州,但滦州人却不愿意让博物馆成为滦州皮影未来的归宿。在滦河滋润的广袤土地上,重现滦州皮影昔日的荣光,这是他们心中的梦想。

物产

据传说,乾隆皇帝曾经在滦河的偏凉汀钓过鱼,当他品尝过自己的收获后,当时就对滦河鲤鱼的鲜美大加赞赏,于是就把滦河鲤鱼定为了贡品。

而民国《滦县志·水产》中对滦河鲤鱼也有过明确的记载:“滦鲤出偏凉汀下游者最佳,为本县第一区特产,每年约产两千余斤,金鳞红鬣,其肉细嫩,其味鲜美。”在滦县,滦河鲤鱼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珍馐佳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朝思想家张载的名言。自从张载的五世孙将他的思想传播到滦州之后,责任与担当、融合与创新便逐渐成为了滦县人独特的气韵。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眺望未来,滦县古老的土地上,正日益绽放青春的光彩。

1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