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文中插图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题目之所以冠以“杂说”,是因为本系列文章都是想到啥就说啥,随想随记,无一定的条理和结构逻辑,先以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程派青衣刘桂娟作为开篇。
5月11日晚,刘桂娟在中华剧院主演了程派名剧《锁麟囊》,观众满坑满谷,上座率超过了100%,因为据亲历者讲述,剧场内设有不少加座。
在京剧“五小程旦”中,以状态论,刘桂娟无疑是最佳的,尽管受到体型发福的影响,她的状态也是有所下滑,如她在“朱楼”一节的寻球表演中,下蹲的动作已难以完全到位,但是,就她的扮相、嗓音和唱工而言,相对于59岁的年龄,却依然是非常理想的。
京剧 碧玉簪
在近几年看戏的经历中,有三位女演员的观众情况留给我深刻的印象,除了刘桂娟,其他两个人是迟小秋和史依弘,她们三人的观众一是都能达到满坑满谷的程度,二是青年观众很多,而且能观察到其中有不少“铁粉”。
京剧 锁麟囊
京剧 锁麟囊
至今,“五小程旦”的时代已然过去,她们各自艺术成也就到了可以给出“定论“的时候了。
刘桂娟和李海燕二人是师姐妹,都是李世济这一支脉的程派传人(曾有人称李世济为“新程派”,不过后来又不了了之了,再没人提起,而且程砚秋之子程永江曾公开对这个提法表示出非常不满),当初二人基本可以说是并驾齐驱。但由于李海燕身处国家京剧院有地利优势,而刘桂娟身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因此,刘桂娟能与李海燕齐肩,完全是实力使然。而后期,刘桂娟的影响力显然已超过李海燕。
京剧 碧玉簪
刘桂娟有三出戏能在“程三代”传人中称雄,至今尚无出其右者,一出是《陈三两爬堂》,一出是《碧玉簪》,再一出是《六月雪》,不过天津的一青年京剧剧作家只对前两出戏表示赞同,对第三出戏没有表态。
刘桂娟的《陈三两爬堂》可以说已达出蓝之势,她根据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借鉴了话剧电影的元素在表演方面进行了非常成功的艺术创造,可称一绝。
建议看刘桂娟演出《陈三两爬堂》的观众一定要买前几排的座位,否则看不清刘桂娟脸上的戏就等于只看了半出戏。待以后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我将就刘桂娟在该剧中的表演艺术写一篇论文形式的专题文章。
刘桂娟
刘桂娟属于绝顶聪明的那种人,她涉猎广泛,不仅在京剧领域有所建树,还涉足小品表演、主持、评委等多个艺术领域。她甚至一度离开剧团去“走穴”唱歌,这一选择让人觉得她在京剧上并未全情投入,做到心无旁骛。此外,她还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字表达能力。
京剧交响剧 郑和下西洋
尽管刘桂娟曾在《大脚皇后》中担任主演,后来又在《郑和下西洋》《钦差林则徐》等多部新编戏中扮演了角色,但这些作品并未能成为她的代表作。因此,刘桂娟在京剧艺术领域的贡献主要局限于传承和发扬。没有自己的标志性剧目,演员恐怕难以在观众心中留下长久的印象。
京剧 钦差林则徐
不过,剧目建设是天津戏剧团体——尤其是话剧和京剧——长期存在的问题,并非刘桂娟一人之憾。例如,提起天津人艺,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只是一出《钗头凤》;提起天津京剧院,人们提起的大概就是《火烧望海楼》《六号门》和《华子良》这三出,“样板戏”中没有一出是天津京剧院创作的作品。
刘桂娟
刘桂娟有一“杀手锏”,即在每次演出谢幕时,她都能以“唠家常”的方式与观众交流互动,巧妙地缩短了观众与自己之间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她的语言既能使观众捧腹大笑,又能触动人心,情感丰富。
比如在5月11日那天的演出谢幕时,刘桂娟向与她合作数十年的琴师王悦深情表达,期望他退休后仍能继续合作。她情绪激动处,不禁声泪俱下,那梨花带雨的神情打动了无数观众,赢得了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