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十三市乙巳春联’做得真好,完全体现了我们‘苏大强’的光辉形象。”在由本报发起的送江苏13市名家春联活动结束后,南京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刘建平送上了他的评价。

本次送江苏13市名家春联活动于2025年1月6日发起,此次活动,我们邀请了26位楹联名家和书法家,为江苏13个设区市撰写春联。活动在紫牛新闻APP、B座西窗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平台推出后,被新浪、搜狐等平台转载,目前,全网点击量超百万。
如何体现“苏大强”的形象?短小精悍的对联能否将13市的宏阔人文历史表现出来?在活动发起前,这曾是我们的疑虑。毕竟,从地理环境到人文历史,江苏13个设区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但没想到,在短短时间,楹联家们就用一副副对联给出了完美答案,在十几二十几个字间,他们辗转腾挪,将各地有代表性的历史古迹和自然地理特色恰到好处地融入了进去。通读这13副春联,楹联名家袁裕陵评价说,这次全省十三市的春联,做到了既有喜气,更各具所在城市特色。
这13副对联在个平台推出后,受到读者的强烈欢迎。“意境美、构思精”“浓厚的节日氛围,文化传承的韵味”“写出了当地风貌”……在13篇推文下,类似评价不知凡几。而在留言点赞送春联环节,争夺更是激烈。在活动结束前一小时,有读者的留言点赞量激增数倍,最终“夺得”春联。为了安慰原先的第一名,编辑部贴心地为其送上一本开年好书。
13市对联H5产品的推出,在读者间也引起不小反响,参与量近两百万,并在加拿大、美国等地华人圈流传。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艺委会委员曹存福特地点了一个大大的赞,他评价说,这个活动将楹联和书法衔接了起来,将平面媒体与新媒体衔接了起来,也将城市与佳节有机衔接起来了,形式与内容做到了完美结合。而为了追求这个“完美”结合,在H5制作过程中,各地书法家、楹联专家给出了不少建议,“无锡这张配图特色不明显,是否可以用东林书院牌坊?”“泰州背景图可否用望海楼或梅兰芳纪念馆?”在专家们的指点下,H5如画卷般展开后,各地具有特色的景点和对联完美融合,这样的形式也让各地读者纷纷给出“亲切”的评价。
此次活动,书法与诗词的叠加,传统和现代的交织,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为传统对联文化赋予了新意,也为这个春节增添了几许文化味和人间烟火气。
策划:冯秋红
文字:臧磊
视频:曾宏亮
H5制作:赵岑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