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都知道,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自从他老人家离开韶山,走上革命的道路后,却一直没有机会回到韶山。直到建国后的1959年,他老人家才有机会回到阔别三十二年的韶山。老人家感慨慷万千,创作了这首《七律·到韶山》。后来,他老人家又将这首词进行了书法上的创作。
这幅作品是他老人家用我们常见的那种纤细,又富有韧性的笔画写成的,整幅作品不仅气韵生动,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整幅作品基本上都是用了较小的字体写成的,这其间,零零散散的搭配了几个大字,更增强了作品跳跃式的旋律之美。从左往右的第三竖行中,“园”字差不多就占满了一竖行,下面的“三十二”这三个字写的极小,好像奋力托起这个硕大的字体,给作品增加了强烈的造险与破险的势态,让观赏者看了后,无不为这种收、放自如的高超技巧给我们带来的美感而拍着大腿叫绝。
细心的小伙伴还从作品中看到了一处涂改的地方,这样的涂改,不但没有影响整幅作品的气势,反而更增加了作品的意趣之美。许多小伙伴们为作品给观赏者带来美仑美奂的美感而兴奋的拍着大腿大呼——绝了!
接下来的“霸”、“主”、“鞭”三个字占据了一竖行。在这里,如果不仔细看,小伙伴不与原诗文对照的话,很容易将一笔带过的“主”字漏过。
再往下看,连着几行小字,虽然字与字的间距非常紧密,竖行与竖行的间距却非常疏朗,给观赏者一种绝处逢生、痛快淋漓的美感!看到这里,又有小伙伴为他老人家这种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的布局之美而拍起了大腿喊——绝了!
随后,又是几竖行较大的字体,其中有几个字的笔画也写的比较粗,然后用“夕烟”两个大字来结束全篇作品的书写。
作品落款部分的字体与布局也是大小、疏密相间。罕见的是,这幅作品,他老人家没有签名。
他老人家的这幅书法,从每个笔画到全篇的结构、布局,步步相扣,充分展现出他老人家深厚的书法造诣;高超的艺术修养;和对书法之美的不懈追求。
难怪许多小伙伴在观赏这幅作品后,对作品中丰富变化之美,多次兴奋地拍着大腿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