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35岁以上才能考公,是否可以最大化人才资源?

三色真相 2024-09-17 04:00:39

教育的意义在于个人知识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工作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太过功利和浮躁。

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在中国大陆数代人心中梦想的职业。

尽管职业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有高低之分,但职业本身无贵贱之别。

在市场化的今天,私营企业创造了最大的社会财富和最多的就业岗位,到社会历练成为大多数年轻人的归宿和选择。

任何在社会上谋生的劳工,只要不是通过违法所得,所有勤恳的劳工都应该值得尊重,也无须分个你我高低,无端造成精神内耗和社会不平等。

在我国,公务员考试有年龄限制,即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内。

一个大学生的毕业年龄在22-24周岁,那么,在“上岸”之前,至少有10多次的考试机会。

假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报考年龄做个调整,即只能35周岁以上才能参加考试,会怎么样呢?

每年的国考都有将近千万的考生,但真正上岸者寥寥无几。而这些成功上岸的考生,无一不是其中的佼佼者。对于这些佼佼者,从学校出来就直接进入体制,这样的开局几乎是多数学生梦寐以求。

假如规定“只能35周岁以上才能参加考试"。那么,所有大学生都将在毕业后在社会上谋生立足。尽管社会经历前途未卜,但个人能力的提升、眼界开拓和“打怪之后的升级”,也足以算得上一种精彩的生活。对于那些能够考上国考的优秀大学生来说,相较于在体制内,到外面历练也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他们在社会谋生的成功性相比普通大学生也会更大,对于整个市场经济来说,这样优质的劳动力人才资源不应该过早的躺在体制的“温床”里。

体制工作固然体面稳定,但其工作内容、人情世故和缺乏挑战性也常让年轻人感到乏味。缺少外部的社会经历,多少也让这些人的生活缺少一丝挑战和激情,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也会让生活缺少新意。

最后,尽管体制工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这并不意味着体制工作的复杂度就很高。相反,几乎大多数的体制工作由高中或大专生也能做好,体制内存在非在编人员就很能说明这些。

因此,对于满怀抱负、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人来说,体制工作未必是最佳的选择。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点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8

三色真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