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无罪判决背后,韩国司法平衡术下的政治棋局

诗涵说 2025-03-29 14:44:13

首尔高等法院3月26日的一纸判决,让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摆脱了《公职选举法》指控。这一结果不仅逆转了一审的有罪判决,更为其2027年总统竞选扫清关键障碍。然而,就在三天前,韩国宪法法院刚以5:1的悬殊票数驳回对国务总理韩德洙的弹劾案。这两起看似矛盾的裁决,揭开韩国司法系统在政治漩涡中的生存法则,用平衡术对冲政治风险。

李在明案二审改判无罪的核心在于,法院认定其2021年竞选言论属于“意见表达”而非“虚假陈述”。这一裁决使李在明得以保留国会议员资格,并保住总统竞选入场券。然而执政党国民力量党立即指责判决“违背司法公正”,检方已宣布将向大法院提出抗告。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宪法法院对韩德洙弹劾案的驳回。8名法官中5人认为弹劾理由不充分,这被视作对尹锡悦政府的变相支持。司法系统在两周内接连作出“保执政党总理、放反对派领袖”的裁决,恰似精准的政治对冲,既避免被贴上“亲政府”标签,又未彻底得罪在野势力。

司法平衡术的最大受益者或是深陷危机的尹锡悦。总统弹劾案听证会将于4月启动,而李在明案的“无罪红利”为宪法法院驳回弹劾提供了操作空间。数据显示,韩国历届总统弹劾成功率仅为33%,且当前宪法法院院长李钟燮由尹锡悦任命,其政治倾向备受关注。

但尹锡悦的危机远未解除。除弹劾案外,他还面临“内乱罪”与“叛国罪”指控,涉及2023年试图启动《戒严令》镇压示威的争议。即便躲过弹劾,执政党内部已出现“切割”声音,国民力量党支持率跌至34%,党内要求“舍车保帅”的暗流涌动。

司法系统的骑墙策略正在加剧政治不确定性。李在明虽洗脱选举法罪名,但仍背负贪腐、渎职等8项指控;文在寅父女近期再遭检方起诉,显示政治清算仍在延续。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裁判模式,虽暂时维护了司法独立性,却使韩国宪政陷入更深困境:制度信任危机,76%民众认为司法裁决受政治干预;投资环境恶化,外资连续三个月净流出,总额达120亿美元;社会分裂加深,李在明赴山火灾区慰问时,遭民众呛声“尹锡悦在哪”,凸显阶层对立。

韩国司法系统试图在政权更迭的钢丝上保持平衡,但这场政治豪赌可能适得其反。若宪法法院最终驳回弹劾案,在野党必将发动更大规模街头抗争;若弹劾成功,保守派阵营或将掀起司法复仇。无论结果如何,韩国政治已陷入“零和博弈”的恶性循环,而司法平衡术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当制度沦为权力交易的筹码,所谓“中立”不过是风暴前的短暂平静。

0 阅读:13
诗涵说

诗涵说

心中有国,肩上有责,,前路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