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四个角度入手,教你正确辨别真假柴烧,别再图价格便宜省事了

小陈茶事 2024-10-05 22:43:1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手边有一件器物,打算安上底座后,摆在门店的包间里做装饰。

是李麻花从景德镇辛苦背回来的,一块粘着许多烧成却取不下来的柴烧杯子的,烧瓷器的棚板。

上面的杯子大小不一,各自林立,似雨后森林草地里冒出来的一丛小蘑菇。

足见那一窑坯,损失惨重。

难怪景德镇人言道,要想穷,烧郎红。后来又改成,要想穷,烧柴窑。

我们御用烧窑师傅的太太就在一次酒后感慨,她先生每次开窑,玩的都是心跳。

盖因每一窑,都有部分器物粘在底板上,取不下来,从此与那块杯纠缠在一起,生生世世,永远不分开了。

为了让底板能重复使用,只能等窑冷后,把粘于其上的杯子们撬碎,留下板子烧下一窑。

有一回烧高级灰的闻香杯,千盼万盼到开窑,窑宝的爸爸开进去发现,每层垫板都烧废大半,粘得像一群群天鹅森林。

真柴烧损耗极大,是以,假柴烧应运而生。

假的既能迎合市场,赚个盆满钵满,还能省下大量烧废瓷器的成本,于是,假柴烧在近些年,越发的甚嚣尘上了。

当下,茶器圈内谈及柴烧,多数人关心的共同问题是,如何辨别真假。

其实,方法很简单。

第一招,看支钉痕迹。

景德镇的柴烧,因为落灰温度很高,多数采用支钉烧。

入窑烧制前,将盖碗的坯、茶杯的坯、茶壶的坯用有一定高度的土质支钉隔开,能让底部也获得充足的柴烧天然落灰釉。

以盖碗为例,烧成之后,碗内碗外,碗身碗底,浑然天成,尽是充满无限变幻的天然落灰纹路与肌理。

然,因支钉烧的缘故,在支钉与柴烧器物的底部相连的位置会留下白痕。

常见的三叉形支钉,留下的便是三个白点;若是圆环形、圆饼形、四叉形等支钉,留下的痕迹便是环状白痕,以及四个白痕。

凭借它们,便可以大致判定这件器物是否为真柴烧。

而假柴烧,利用电窑、气窑直接烧制成型,没有使用支钉底座,是以,翻开瓷器看底部,丝毫没有支钉烧留下的任何痕迹。

当然,也许本文出来之后,部分生产假柴烧的窑主,为获得消费者信任,会在电窑和汽窑里加上支钉。

但,即便这种2.0版本的假柴烧,碗底的支钉白点也是很生硬的,边际清晰,过于规整,轮廓生硬,像过度整容的馒化脸,看上去就是一眼假。

而真柴烧的支钉痕迹则更为自然,边缘带有微微渲染与晕染效果,有火的熏烤痕迹。

就跟辨别做旧老白茶的时候,一看到那些黑不溜秋,通体黑褐,整片黑黢黢模样的“老茶饼”,就能知道它是做旧茶是一样的原理。

第二招,看迎火面与背火面

世间万物皆分阴阳,柴烧也有AB面之分。

A面是迎火面,是直接朝向窑火的那一面。

因其直接承受火焰的冲击以及高温的作用,迎火面常常会展现出颇为丰富且多变的色彩、肌理以及质感。

落灰釉的变化更显著,同时,火痕,釉色通常也更为浓郁、深沉,极具层次感。

有些时候,视柴烧的泥料影响,还能呈现出独特的金属光泽。

柴烧器具的B面,是背火面,是相较而言远离窑火的那一面。

其受热的程度相对偏低,受到火焰、落灰、窑汗等要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故而,背火面的色彩和肌理变化通常较为平和、素净,釉色相对较浅,表面保留着本身泥料的本色,只偶尔烧出一些淡淡的烟熏痕印,或是较浅的色彩过渡。

就好像树上的苹果,朝阳的那一面总会颜色偏红一些,深红、浅红、绯红深深浅浅晕染其间,而背阴面则略显白灰,色彩单调。

有了这种天然火焰的加持,要想分辨真假柴烧就更容易了。

如果是假柴烧,没接触到火焰,只用电和汽这两种较清洁的能源烧成,表面断不会形成迎火面与背火面这两种纹理与颜色差距较大的部位。

素净一片,颜色变化的层次不够丰富,便是假柴烧无疑。

第三招,看火痕线的流动

国庆有去海边的茶友,如果仔细观察海浪拍来的痕迹时,会发现,每一次浪花从岸边登场之后留下的痕迹,都是不同的。

海浪的大小,时而是汹涌澎湃的巨浪,以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气势冲击着岸边;时而则是轻柔的细浪,它们轻柔地摩挲着沙滩,留下的痕迹细腻而浅淡。

浪花的形态,有的浪花仿若盛开的花朵,花瓣纷扬四散,留下的痕迹恰似花瓣飘落的轨径;有的浪花宛如奔腾的骏马,留下的痕迹犹如马蹄疾飞之际扬起的沙尘,豪放且刚劲。

同理,柴窑烧制时的火苗,便似大浪涌动,在几天几夜不停歇的烧制过程中,这些火焰一次次拂过器物表面,每一次的位置与走向都不同。

于是,瓷器表现便留下了各种深浅浓淡、路径不一的痕迹,俗称“火痕线”。

每一回火痕留下的痕迹,不单是柴烧火焰力量与形态的彰显,更是大自然瞬息万化、无尽魅力的鲜活呈现。

如果是由人工上釉制出来的假柴烧,哪怕上了无数层颜色釉,都无法复刻出天然柴烧火痕线的神奇流动与走势。

那是堪比股票走势线的神奇线条。

要上要下,根本不由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全凭老天爷做主。

第四招,对比价格与质感

真柴烧,所使用的是柴窑,即以柴火充当原料,一经引燃,便能生成热量,进而将泥坯烧制成型。

在柴火烧制的过程之中,火苗会纵情亲吻盖碗的各个部位,为其渲染出浓度各异的色彩,以及程度有别的光洁釉面。

然而,火苗走向与强弱绝非能够由任何人予以把控,全凭随机。

待烧制完成之后可以发觉,每一只真柴烧器物,其周身的釉面,皆为不均匀之态——不单釉面的亮度参差不齐,釉面的色泽亦不尽相同。

有的区域存有厚实且明亮的釉;有的区域仅有如淡如远山般的釉;有些地方显现出深褐暗色的釉;有些地方则仅存浅黄淡白的釉。

浓淡深浅,独具韵味,独一无二,独具特色。

这也是茶友们钟情于柴烧茶器的真正根由。

真正的柴烧,有巨大的烧窑成本,是以,零售价肯定不低。那些低于百元的柴烧杯,除非是重瑕疵品,否则不可能这便宜。

如果在直播间看到一只柴烧的杯子,打着低价旗号,几十块还包邮,那就请捂紧自己的钱包。

要知道,这个价格,连烧窑的柴火钱也不够的。

【后记】

柴烧的美,在于自然天成,独一无二。

仅此一件,绝无撞款。

木柴燃烧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与泥料接触后,留下独特的痕迹。

火焰的舔舐、落灰的堆积,形成了丰富多变的色彩和肌理。

或如夕阳般绚烂,或如古铜般深邃,或如霜雪般洁白。

每一种色彩的过渡和交融,都抒写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刻意,充满了随性与自由。

原来,“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竟然是柴烧的写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19

小陈茶事

简介:小陈姑娘陪你一起分享好茶!分享喝茶带来的种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