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我们所处的这个大劫名为“贤劫”,贤劫中一共要出生一千尊佛。
而今的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下一尊,则是弥勒佛。
金刚座,在贤劫刚刚产生的时候,便同大地一起出现。而贤劫的一千尊佛,都会在这个地方坐下,进入金刚禅定,因此,此地称为“金刚座”。相传,即使世界倾覆灭绝,金刚座也绝不动摇。
根据记载,菩萨(佛未成道前之称谓)来到伽耶城南的菩行林,苦行6年,日食一麻一麦,身体极为虚弱。
有一天,走到3里外的尼连禅河洗浴,浴罢竟然无力登岸,幸好给天神看见,即投下树枝,始得攀着出水,上得岸来,却又昏倒地上,醒来后始悟徒然苦行不足以成道。
适在这时有一位牧羊女,名苏稼姐,携着乳糜准备供奉一树神,刚巧菩萨坐在树根上,相好庄严,牧羊女以为树神亲降。
菩萨说他不是树神,而是一位苦行修道之人,牧羊女听了,非常欢喜,即以所携之乳糜供奉菩萨,菩萨饮用后,体力恢复,行至钵罗笈菩提山,欲证正觉,于是由山之东北面登山。
当到达山顶时,突然地动山摇,山神大为恐慌,告知善萨:此山并非成正觉之福地,如果在此入金刚定,地当震至陷落,山也会倾覆。
菩萨于是从西南面下山,走到半山崖,见有一大石室,便进内,才作跏趺坐,地又震动,山复倾摇。
此时净居天天人在空中说:此地不是成正觉处,在此西南十四五里,离苦行林不远,有毕钵罗树,树下有金刚座,过去未来佛皆在此座成正觉,可以去那儿。
此后菩萨终于来到一棵毕钵罗树下,静坐思维,终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此树后被称为菩提树,所坐之座,即金刚座。
佛陀成道以后,金刚座显得无限庄严:有晶莹美妙的宝花、最为精致庄严的宝轮,以及能满足人一切愿望的摩尼宝来装饰。而菩提树,则是以金刚为身,琉璃为枝干。
报身佛只为初地以上的菩萨而宣讲佛法,为何又来了天龙八部呢?
其实,佛和菩萨为了慈悲度化众生的缘故,都有着无数的化身,这些天龙八部,本质都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只是为了度众生的因缘故,化现为神、天人的形象。
当他们都聚集此地后,看到成道后的佛陀如此庄严,内心生起了极大的喜悦。
而佛陀的加持,也分别令他们获得了各自不同的解脱法门。于是,天王们、金刚神和菩萨们均纷纷合掌作颂、赞美佛陀。
同时,由普贤菩萨祈请,佛陀为在座的大众宣讲了华藏世界无量无边的庄严境界。
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第一本经书,就是《华严经》,而这本经的第一次宣说,则是在人间的菩提树下,这表示了佛陀在人间示现菩提树下成佛的事实。
第二层含义则是,佛教是平等的,佛成佛,亦想一切人成佛;佛又说无我,不说我乃高高在上,佛认为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之佛。但,迈出成佛的第一步,必须是在人间,也必须依靠这个人身。
人的身体很脆弱,有时仅因为蚊虫叮咬便会丧失性命。然而这个脆弱的身体却能感受苦和思考苦的来源,从而发起想要解脱的心念,继而走上正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