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盒饭到啦!” 场务小哥扯着嗓子一喊,声音在片场里回荡开来。贾玲从监视器前抬起头,摸了摸自己咕咕叫的肚子。你能想象吗,这个整天扛着对讲机,在片场里风风火火跑来跑去的 “胖丫头”,正偷偷进行着人生里最 “硬核” 的一场 “卡路里突围战” 呢。
片场生存法则 1:盒饭里的博弈学剧组的午餐送来了,空气中飘着红烧肉那诱人的香气。可再瞧瞧贾玲的饭盒,简直就是 “极简主义” 的典范。饭盒里,紫薯像积木一样码得整整齐齐,西兰花绿莹莹的,特别新鲜,鸡胸肉被切成了薄得恰到好处的片,就跟教科书里的示范似的。场记小妹有一次偷偷瞄了眼她的餐盒,惊讶得大喊:“导演的饭盒里,是不是住了个数学老师啊!” 原来啊,她饭盒里每一块食物的重量都精确到克,就连油盐的比例,都是用计算器仔细算过的。
午休时间到了,演员们都舒舒服服地躺在躺椅上补觉呢,贾玲这边可不一样,她的折叠椅瞬间就变成了健身器材。她一边做卷腹,眼睛还一边盯着回放画面;做平板支撑的间隙,还不忘跟工作人员讨论分镜脚本。道具组的人有一回撞见她举着场记板当哑铃,还开玩笑说:“导演,您这是要抢动作指导的活儿啊?” 就连片场移动轨道的推拉,都被她当成了 “负重训练” 的好机会。
“Action!” 导演这一喊,对贾玲来说,就跟燃脂冲锋号吹响了似的。凌晨三点收工后,别人都累得瘫在房车里不想动弹,她却精神抖擞地打开 keep,完成当天的训练任务。制片人发现,每次拍摄遇到难题的时候,贾玲就会突然站起来,开始做开合跳,还说:“导演说了,暴汗能激活创意脑区。” 就连 NG 镜头都成了她的 “运动计时器”,演员每重拍一条,她就多做十个深蹲。
监视器里的画面越来越精美,镜头外贾玲的身影却越来越轻盈。杀青宴上,蛋糕端上桌的时候,贾玲举着蔬菜汁,跟大家道谢说:“这半年啊,我把导演椅坐成了跑步机,把分镜脚本都翻成健身手册了。” 场务小哥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导演每天的步数都在排行榜上霸榜呢,原来我们都在她的‘卡路里战场’里当群演啊!”
这场没有替身的 “变形记” 告诉我们:真正自律的人,能把生活里的每个日常场景,都变成自我提升的训练场。当别人还在抱怨 “工作太忙,没时间减肥” 的时候,聪明的人早就把工作指标(KPI)和体重指数(BMI)当成对手戏,在生活这场戏里,努力逆袭了。毕竟,在生活这把导演椅上,从来不缺让人逆袭的精彩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