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子被顶替上大学,18年后发现真相,顶替者:闹到哪都能摆平

因求鲤被卧的冰 2023-08-21 19:45:54

在以前那个一切都要靠纸笔记录的时代,高考被冒名顶替的事例不在少数。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个案例就是发生在2005年的河南新乡。

当年,上大学被冒名顶替,给受害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她不惜辞去工作,希望当事人和政府能够还她一个公道。

谁知,顶替者的当事人却说:“闹到哪都能摆平”。

究竟结果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案件回顾·——»

王某出生在河南新乡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面有三个孩子。

王某排行老大,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每天需要药物的维持,家里的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父亲的头上。

平时除了务农,他还在外面打些零工补贴家用。

即便家里的生活是这样困难,但王某的父母非常明事理,他们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所以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孩子们好好上学。

王某是家里的老大,平时学习也异常刻苦,全家第一个大学生的希望都落到了她一个人的头上。

王某深知学习的重要性,班里的活动从来都不参加,自己一有时间就拿起书本学习。

她知道只有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将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才能改变这个穷苦家庭的命运。

但是王某在农村的中学上学,老师的水平一般。

即便是王某拼了命的学习,她的成绩还是提升有限。

2002年6月,这是王某第一次参加高考,当时的她非常紧张,而且前一天还发了高烧。

王某拖着疲惫的身子参加了考试,昏昏沉沉地,自己写了什么都不知道。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王某落榜了。

这时候,王某有点想放弃了,看到父母辛苦的背影,自己如果复读的话,对家里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所以王某准备过一段时间就去上海或者广州打工,听说那里的工资比河南工资高的多。

这样的话,也能尽快减少家里的负担,让弟弟妹妹更加安心地读书。

随后,王某便着手南下打工。

可在这段时间,看到别的同学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自己的心里不禁一阵羡慕,一股悲凉的情绪涌上了心头。

一天晚上,就在王某收拾准备去广州打工的衣服时,父亲默默地来到了她的跟前。

用满是老茧的双手从破烂的衣兜里拿出了一沓钱,放在了她的面前。

意味深长的对王某说:

“娃啊,你要不再试一年吧,你其实基础不差,就是今年没有发挥好,弟弟妹妹可都看着你呢,你得给他们做个好的榜样啊”。

王某眼里噙满了泪水,其实内心上来讲,她何尝不想再考一年。

有了父亲的鼓励,她下定决心,向父亲点了点头。

就这样,王某开始了自己第二年的复读之路,她比上一年更加刻苦,恨不得将吃饭的时间都用上。

她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了,这个家庭也不允许有她的第三次高考了。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次年6月,王某的分数比大专线高了十几分,这个分数能够让她去省里面一所比较好的院校了。

当年的大专还包分配,所以到了学校就相当于有了工作,这让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但是,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在暑假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拿到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只有王某的通知书还没有到。

她每天都会去邮局询问有没有自己的信件,但是每次都得到否定的答复,这让王某无比沮丧。

邮局的工作人员到最后都认识了王某,不等她张口,对方只有无奈地摇了摇头。

时间一晃来到了十月,极度的煎熬和焦虑把她的大学梦彻底击碎。

于是,失望的王某带着行李,去广州开始了打工生涯。

时间来到2021年,王某如今已经为人妻母。

但是最近碰到了一件麻烦的事情,就是她在办理新的身份证的时候。

电脑上面提示的信息总是说她的身份有误,不能录入系统,工作人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在千百次的核对过后,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你的信息看样子没啥问题,唯一有可能的就是电脑里面的信息有错误,然后给她查询了下,这下还真查出来了问题,她的学历居然是大专”。

这让王某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明明当年没有考上大学,那现在为什么里面显示自己却是大专学历呢。

为了进一步核实身份,王某来到了当时报考的学校,周口某学院。

经过查询,自己竟然在2003年的时候已经入学!这让王某的心里不由得一沉。

接着,一个大胆的猜想从王的脑海中冒了出来:

她是不是当年被人冒名顶替了!她恨自己为什么当年没有去学校核实情况,而是自己傻傻地在家里面等着,这才让可恶之人有了可乘之机。

王某此时异常的愤怒,她发誓一定要揪出这个偷走她人生的小偷。

王某为了寻找事情的真相,专门将工作辞掉,奔走于周口某学院和当地的教育局、学校之间。

经过了长达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让她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当年顶替她的人名叫张某,现在是当地一所中学教师。

在冒名顶替王某上了大学后,毕业后就被分到了这里,成为当地中学的一名教师,吃上了公家饭。

经过对比两个人的档案,发现录取档案上,除了名字和王某的名字一样之外,其他全都不一样,这让王某不由得心生怀疑。

当时的学校就没有对比准考证上面的信息吗?

要是当时的负责人老师能够拿出档案和准考证对比一下,也能发现冒名顶替的张某。

于是,王某紧张地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在里面质问起来。

“请问你是王某某吗?你当时高考的准考证是真的吗?”

两句话让对方哑口无言,再打电话过去对方就关机了。

王某随即便报了警。

但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许多证据都已经消失了,这让警方也无从下手。

在警方的调解下,最终张某还是露面了,但是一见面,对方便趾高气扬地说:

“我上面有人你就是告到哪里也没用,现在我多少给你赔点钱就算了。”

可是在王某看来,这已经不是钱的事情。

既然警方管不了,那么就借助媒体的力量,于是王某将自己的遭遇写给了报社、电视媒体。

随后张某所谓的家庭背景也被扒了出来。

原来张某根本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那些话只不过是为了向王某施压,想让她放弃追究。

«——·案件结果·——»

最终,张某因冒名顶替,被当地教育局开除学籍,毕业证作废。

与此同时,她也被工作的学校解聘,而她迫于舆论压力也不得不公开向王某道歉。

«——·以案释法·——»

1.关于冒名顶替的法律处罚依据?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之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2、关于刑法中的追诉时效问题,为什么张某能够免于刑事处罚?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本案中的张某她的行为最高会被判定为三年的有期徒刑。

如果经过5年后,还没有被司法机关发现或者立案侦查。

那么后面发现后,就不能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但这不代表不能对他进行行政处罚,最终当地教育局取消了她的学籍,而学校也与她解聘。

«——·结语·——»

回顾整起案件,王某和张某两个人的人生,因为一张“录取通知书”,两个人的命运彻底改写。

这其中的是非曲直,相信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王某在得知真相后,辞去工作,四处奔走,为自己“错误”的人生之路讨回了一个公道。

如果她缺少为揭开真相的勇气,那么这个结果将永远不会到来。

可能我们这一生都会经历挫折和苦难,但这都是暂时的,终将会过去。

只要我们怀揣希望和勇气,那么幸福的生活终将到来。

【免责声明】此案件为网络已有素材本文出发点是以此案件为大家普法,并无其他不良因素和引导。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0 阅读:3

因求鲤被卧的冰

简介:每天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