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毛泽东全票当选国家主席,赫鲁晓夫拒绝帮中国搞核武器

先利探险 2024-02-29 06:02:59

1954年,是新中国发展建设史上浓墨重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的9月15日至28日,举行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许多社会名流与会,见证了这一继1949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之后,在中国和世界上都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盛会。

毛泽东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场起立鼓掌欢呼达十分钟

9月15日的开幕式由毛泽东主持并致开幕词。

拍摄《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电影家蔡楚生作为首届全国人大代表,躬听了“毛主席那振奋人心的开幕词之后”,又耳闻“场中奏起了庄严的国歌”,联想到“过去无数为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不禁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9月20日,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数无一异议通过”“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庄严而伟大的宪法",即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后来通称“五四”宪法”),“全场代表即起立鼓掌欢呼达数分钟之久”。

9月27日,首都北京风和日丽。当天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投票选举我国新的领袖,“到会代表1210人,毛主席受到全数1210票的拥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会众立刻起立鼓掌欢呼达十分钟之久”。

毛泽东等领导人与首届全国人大代表合影

朱德以同样票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刘少奇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宋庆龄等13人当选为副委员长。周恩来经表决通过为国务院总理。

9月28日会议闭幕当晚,与会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欣赏了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常香玉等艺术大师表演的《贵妃醉酒)、《三击掌》、《打严嵩》、《断桥》等精彩节目。在蔡楚生看来,这些都是“人间哪得几回闻”的节目,尤其是“梅先生的扮相、唱功、表演等都令人觉其有‘青春复活’之感”,实为艺坛喜事。

赫鲁晓夫率团出席 但拒绝了帮中国搞核武器的请求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邀请了许多外国元首、政要,朝鲜金日成、波兰贝鲁特等到场观礼。九月三十日的国庆庆祝大会,赫鲁晓夫、金日成、贝鲁特等出席讲话,“赫的讲话最长,也最生动,再次受到与会观众的鼓掌”。

国庆五周年纪念当天,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山人海,毛泽东、赫鲁晓夫等都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受阅的三军队伍,“人们都不断向毛主席和赫鲁晓夫等贵宾欢呼”。

赫鲁晓夫出席新中国国庆五周年庆祝会

蔡楚生一家五口都参与了这个“特别热烈,特别盛大”的国庆庆祝会,他的儿子蔡明当时还是一名少先队员,也在游行的方阵中,他欣喜地告诉父亲,亲眼看到布尔加宁和毛主席站在一起,“他为高呼‘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而把嗓子都嚷哑了”。

新中国国庆五周年期间,苏联派出了最高层级的官员,党政一把手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和外交部长米高扬都出现在北京。上台第二年,就亲率如此高规格的庞大代表团访华,体现了赫鲁晓夫对中苏关系的重视。

但在其后中苏双方最高领导层举行会晤时,却出现了中国领导人的请求遭遇苏联领导人冷脸相对的情况。

毛泽东、刘少奇与赫鲁晓夫

宾主落座,赫鲁晓夫主动向毛主席示好地问:“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毛主席直言不讳:“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闻言,赫鲁晓夫原本微笑的脸色马上一沉,拒绝了毛主席的请求:“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赫鲁晓夫说:“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需大家都来搞,须知,搞那个东西既费钱,又费力,又不能吃,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藏起来,不久就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

毛泽东与赫鲁晓交谈

形式上重视,但一碰到重大实质性问题,就退缩拒绝,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骨子里透出的大国沙文主义和自私自利,埋下了此后中苏交恶的伏笔。他们此后的一系列言行举动,促使中国坚定迈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原子弹、氢弹的先后研制成功,就是这一背景和路线的产物。

0 阅读:3

先利探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