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艺圈的璀璨星河里,高曙光宛如一颗独特的恒星,以其独树一帜的演艺轨迹,从籍籍无名的灯泡厂工人,一路蜕变成为备受尊崇的老戏骨。
他曾半开玩笑地自嘲,年轻时自己是靠着出众的颜值在演艺圈闯荡,那时的他,演技稍显稚嫩,对表演艺术的理解也尚在浅滩。但回首过往,他这一路的逆袭,既有着独一无二的经历,也少不了命运垂青的加持。
1964 年,高曙光诞生于山东的一个军人家庭,后来随部队迁移至江苏无锡。学生时代的他,对书本知识似乎缺乏兴趣,初中毕业之后,便一头扎进了灯泡厂,开启了流水线工人的生活。由于年纪尚小,工厂里的大哥大姐们都十分照顾他,安排他在调整问题灯泡的流水线上工作。然而,每天机械地盯着灯泡,周而复始,这份单调乏味的工作让高曙光内心满是迷茫与困惑,仿佛陷入了一个看不到尽头的循环。
命运的转折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一次偶然的外出闲逛,一位毕业于山西艺术大学的邻居叫住了他。邻居上下打量一番后,眼中满是惊喜,直言他条件出众,极具表演天赋,极力建议他涉足表演领域,甚至断言他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就这样,高曙光懵懂地推开了表演艺术的大门。跟随邻居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又前往无锡群众艺术馆的表演训练班,开启了长达两年的边学边演之旅。
在这段充实的时光里,他不断打磨自己,逐渐找到了表演的乐趣与方向。之后,邻居再次给出关键建议 —— 报考上海戏剧学院。备考期间,他去找厂里领导开具学历证明,领导满脸怀疑,不仅不相信他能考上,还冷嘲热讽,认为他是在做白日梦,工厂里的其他人也都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这些异样的眼光和刺耳的话语,非但没有打击到高曙光,反而激起了他内心的斗志,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上,证明自己。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成功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意气风发,特意回到工厂,好好地 “炫耀” 了一番,让那些曾经看轻他的人刮目相看。
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高曙光并未立刻迎来事业的春天,而是在演艺圈的底层默默跑了几年龙套。直到 1992 年,他在《中国商人》中饰演甘天成一角,才终于崭露头角。尽管那时的他还不算大红大紫,但凭借这个角色,他开始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优质的剧本,演艺之路也逐渐拓宽。
1997 年,命运的红线又将他与江珊牵到了一起。两人合作拍摄《我想有个家》,拍摄过程中,江珊因繁重的工作任务累倒住院,高曙光贴心照料,一来二去,两人情愫暗生,相恋仅仅三个月后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次年,他们爱情的结晶 —— 女儿高亦心诞生。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仿佛也为他的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999 年,他在《新闻小姐》中饰演才华横溢、高大帅气的陶翔,这个角色深受观众喜爱,他的事业也随之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然而,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波折。2003 年,高曙光和江珊结束了六年的婚姻,他的生活也随之陷入了低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尽管他参演了多部电视剧和电影,但始终没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事业仿佛陷入了瓶颈期。直到人到中年,经演员王琳介绍,他结识了比自己小十六岁的女企业家。奇妙的是,他们和当初他与江珊一样,相识仅仅三个月后便开始筹备婚礼。婚后,妻子为他生下儿子,再次为人父的高曙光,人生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再次迎来家庭新成员的高曙光,演艺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此后,他接连出演了多个父亲角色,其中最具代表性、最为出圈的,当属《庆余年》中的范建。在剧中,他将范建对范闲深沉的父爱演绎得丝丝入扣、淋漓尽致。尤其是剧中一段展现范建丧子之痛的 20 秒片段,他青筋暴起,一声声饱含悲痛与愤怒的质问,如同一把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观众的心灵,让所有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他深厚扎实的演技功底。
凭借《庆余年》这部剧,高曙光成功迎来了演艺事业的第二春。他的再度翻红,固然有角色人设讨喜的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他多年来在演艺道路上默默沉淀、积累,才厚积薄发,绽放出如此耀眼的光芒。
回顾高曙光的演艺生涯,我们不难发现,运气或许在某个阶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真正支撑他走到今天的,是他在每个阶段都能沉下心来,刻苦学习、不断积累。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诠释了一个普通人逐梦演艺圈,凭借坚持与努力实现逆袭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