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李新梅帮母亲打扫屋子,无意中发现母亲的枕头下面放着一把刀,刀柄朝外,刀刃向内。李新梅吃了一惊,难道是母亲怕被父亲欺负,而把刀放在那里?
可父亲对她挺好啊,两人虽然没什么感情基础,但父亲从来不欺负母亲,所有的钱也都交给母亲保管,李新梅狐疑着,感到有些害怕,于是便把刀悄悄地藏了起来。
没隔两天,李新梅又在母亲枕头下发现了一把新刀,她同样收走了。
可等李新梅再收拾屋时,枕头下面总会出现新刀或者剪刀,李新梅感觉到非常奇怪,疑惑不解。
这刀,难道有什么说法吗?
01
李新梅自打记事起,就从没见过姥姥长什么样,小伙伴们都嘲笑她没有姥姥。
上小学后,李新梅背的书包和穿的鞋子都妈妈亲手做的,上面都绣了些绕来绕去的图案,同学们看到后都觉得挺奇怪。
有一天,妈妈来接李新梅,同学们看到这个又黑又矮,长得又丑的女人,还说着奇怪的语言时,都冲着李新梅的妈妈大喊“疯子”。
因为母亲,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李新梅一起玩耍。年幼的李新梅很伤心,觉得母亲给她丢人了,再也不肯用绣有图案的书包了。
母亲仿佛觉察到了什么,也不去学校接女儿了,只是落寞地站在家对面的路口等她放学。
父亲不忍心母亲如此寂寞,便将母亲的身世告诉了李新梅。
原来,李新梅母亲是被拐卖来的,因为语言不通,父亲便做主给母亲起名叫“李玉荣”,并把1960年7月15日当作她的出生日,替她补办了身份证,但实际上,母亲叫什么名子,到底多大年纪,父亲也不知道。
李新梅想到之前自己对母亲的态度,顿时感到内疚不已,她下定决心要帮母亲找到家人。
在县城上高中的时候,李新梅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个能听懂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可这个“专家”听完母亲的录音后,对李新梅说要找他的老师来听,但要交298元钱。
当时李新梅每个月的生活费总共才250元,为了能帮母亲找到回家的路,她凑齐了钱给了这个“专家”,可这个专家只回复说,母亲应该是越南人,便再也没有下文了。
李新梅知道受了骗,也不敢跟父母提起这事。
没有了生活费,李新梅只能喝水充饥,吃别人剩下的饭菜。
学校放假回家后,父亲得知女儿是为了帮妻子找娘家而被骗时,便告诉了她有关母亲的一切。
1985年的冬天,李新梅的大姑在邻村见到一个被拐卖的女人,她又黑又矮,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单薄衣裳,冷得瑟瑟发抖,看上去已经很久没吃过饭了。几个男人推搡着她,她的耳朵还一直流着血,很多牙齿都被打断了,参差不齐。
大姑看没人买这个可怜的女人,于是给了那三个男人1000元钱,把这个女人领回了家。
那时李新梅的父亲李伟刚巧离了婚,大姑见这个女人勤劳又能干,也没什么坏心眼,便撮合弟弟李伟娶了她。两年后,李新梅出生了。
李新梅听完,眼泪夺眶而出,母亲竟然有着如此可怜的身世。
为了防止母亲再次丢失而找不着回家的路,她坚持教母亲写村子的名字“早生”,但母亲只会拿着棍子在地下胡乱划拉几下,怎么也学不会写字。
2018年年初,李新梅的父亲因病过世。她一直以为母亲不会因为父亲的离世而哭泣,毕竟他们只是搭伙过日子,由于语言不通,平常连闲话家常都没有。
可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坐在前院的石头上嚎啕大哭,看来父亲的陪伴是她的精神寄托。
次日清晨,父亲还没下葬,她就跑来对李新梅不停地说:“回家,我要回家!”
02
之后,李新梅的母亲越来越不爱说话,只是坐在院子里一动不动地发呆。
李新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情急之下,李新梅加入了几个寻亲群,但都是一无所获。
2020年8月末的一天,李新梅的丈夫突然对李新梅说,他看到一个视频,那个人讲话的调子感觉和岳母很相似。
李新梅立刻打开视频,只见一个叫“峰萧萧”的年轻布依族男子,正在网络上教人学布依语。
李新梅认真听了起来,发现他说吃饭是“根好”,和母亲讲的一样。
“根好”两个字,点亮了李新梅心中希望的火苗,她立刻申请添加“峰萧萧”为好友,并将母亲的故事告诉了“峰萧萧”。
峰萧萧让李新梅将母亲的录音发过去,他要确定一下李新梅的母亲讲的是不是布依族语。
原来,峰萧萧原名黄德峰,是贵州当地税务局的一名工作专员,他经常制作一些短视频在业余时间推广布依族文化。
通过录音,他听出来李新梅母亲说的是:“想家,想回家。”
黄德峰当即找到了他的好朋友,黔西南广播电视台布依语的翻译王正直,她判断出老人说的是布依语中的第三土语。
为了帮助李新梅的母亲找到家人,王正直建起了“比侬(亲人)回家”的微信群,让李新梅将母亲寻亲的视频发到群里。
当志愿者们看到老人在视频里无助地哭喊着:“找不到了,想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啊?”眼泪都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志愿者们和老人共情了,他们不断地拉布依族的人进群沟通,没多长时间,群里就有了40多个人。
这时,有人听出来老人的口音,应该是普安县到晴隆县沙子镇一带的人,于是他们又邀请了这几个区域的志愿者加入,共同帮助老人寻找亲人。
寻亲群建好了,可大伙与李新梅的母亲沟通时又出现了问题。
由于老人当年在被拐卖的过程中,耳朵被打伤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可她又不肯戴助听器,在视频里无法与志愿者交流。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议:“能不能找些地标性的风景图,还有民族服饰给老人家看看?”
这个办法不错,值得一试。
当李新梅的母亲看到“二十四道拐”的图片时,立刻兴奋了起来,她指着照片说:“这是我家那儿!这里有座庙,我经常去那儿喂小动物。”
这下,轮到黄德峰等人疑惑了:“二十四道拐”没有庙啊,是不是方向弄错了?
就在黄德峰感到无助的时候,这天,一个名叫深伪微的志愿者在群里看到了老人的视频,他记起来很多年前,那儿确实是有个庙。
根据他提供的信息,大家再次缩小了范围,基本上确定李新梅的母亲,就是沙子镇和鸡场镇那带的人。
接下来,志愿者在沙子镇和鸡场镇经过多方探访,终于打听到在一个叫布鲁交的地方,有个叫“德玲”的女人在几十年前失了踪。
黄德峰建议李新梅试着叫“德玲”,看看母亲的反应。老人回答说:“德玲,布鲁交。”
看来,老人并不是德玲,但她知道布鲁交,也知道有德玲这样一个人,这就证明了她的家在布鲁交附近。
2020年9月13日下午,志愿者们又查出来另一个信息,沙子镇有个叫德良的女人,多年前在赶集时失了踪。
李新梅再次尝试着叫母亲:“德良”。
老人家顿时羞怯而开心地笑了:“德良是我,你知道我叫德良啊。”三十多年过去了,她终于听到有人再次叫出了她的名字!
李新梅至今都不敢相信,河南到贵州远隔千里,她花了二十多年都没有帮母亲办到的事,而那些完全没有交集的志愿者们,却在短短的两天半时间里,就帮她找到了母亲的家!
简直就是个奇迹。
更为幸运的是,德良的父母都依然健在!
2020年10月17日,李新梅带着母亲飞往贵州,在机场,黄德峰和王正直打出了“比侬,回家”的横幅接到了德良。
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德良感到很不舒服,蹲在了马路边不肯往前走。
“是不是近乡情怯?”李新梅猜测道。
这时候,一群布依族人穿着整齐的民族服装迎到了马路上,其中一位穿着半旧服装,84岁矮小的老太太手里端着一碗饭,她用筷子将一口热的白米饭喂到了德良的嘴边,德良惊喜地看着她,喊了一声“妈妈”,母女俩瞬间泪流满面。
原来,这是布依族人的传统,回家的人进家门前,吃一口自家的热米饭就再也不会走丢了。
德良的爸爸也从村里赶来了,德良看着年迈的父母,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替母亲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妈妈,你想我吗?”
60岁的德良在她的老父老母面前,变成了儿时的那个小女孩。
德良开心地和亲人,村民们聊开了,完全忘记了女儿李新梅的存在,李新梅看着母亲侃侃而谈,和家里那个沉默的女人简直判若两人。
03
德良将她失踪的经过告诉了父母兄弟。在黄德峰的翻译下,李新梅终于知道了母亲曾经的悲惨遭遇:
德良之前嫁的男人嫌她听力弱,默许了人贩子将她带走。
人贩子一直毒打德良,她的耳朵被打得几乎听不见,牙齿也被打掉了,在被卖的过程中,她还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叫“德苗”。
可等她生完孩子后,人贩子又从她怀里夺走了女儿,继续将她转卖,直到被卖给了李新梅的大姑,才算安稳下来。
丢了女儿的德良几次都想寻死,可想回家的信念支撑着她活了下来。
李新梅这才恍然大悟,想起以前大姑曾提起,德良嫁给父亲的头一年,做了很多婴儿的绣花鞋子和衣服,但那时候李新梅的还没出生,大家觉得很奇怪,难道德良能未卜先知她会生个女儿。
直到今天,谜底才解开,这些小衣服、小鞋子,是给“德苗”缝制的。
现在,德良还有一个心愿,她想找到她的女儿德苗。
“那么,母亲枕头底下为什么会总放着一把刀呢?”李新梅不解地问德良的家人。
德良的弟弟说,布依族人放一把刀在枕头下面,是为了不让灵魂走失,防止晚上做噩梦。
原来母亲这些年,一直都在做噩梦,想到这里,李新梅鼻子一酸差点哭出声来。
德良靠在她爸爸的怀里,撒着娇,她对女儿李新梅说:“你回去,我不回去了。”
德良不想再次离开生养她的父母和这片熟悉的土地。
04
然而,十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李新梅的儿子在视频中吵着要姥姥,德良看到外孙头上磕了个包,心中万分焦争,虽然她非常舍不得刚找到的家人,但外孙头上的包,成了她此时最大的牵挂。
第二天,德良就和李新梅收拾行李,踏上了返回河南的列车。
可惜的是,这一别竟成了德良与母亲的生死离别,在离过年还差十几天的时候,德良的母亲病逝了。
德良找到亲人之后,比侬回家的寻亲群一直没有解散,黄德峰他们用同样的方法,替另外两名被拐卖的妇女也找到了回家的路。
“比侬,回家!”也许黄德峰也不曾想到,就因为他会说布依族的语言,就能帮德良老人完成毕生的心愿。
志愿者们的爱是自然流淌出来的奉献,如甘霖雨露般,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世间有窄,总有善帮扶向宽;人间有爱,总有光指引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