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旧时称黄梅调,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其起源可追溯至明朝,当时黄梅县的民歌小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为黄梅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清朝乾隆末年,黄梅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小戏,主要在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演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梅戏逐渐流传至安庆,并与怀宁一带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时称“怀腔”或“怀调”。经过一百多年(19世纪初至解放前)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黄梅戏名家众多,其艺术造诣和表演风格也各有千秋,因此无法对其进行客观的排名。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 韩再芬:国家一级演员,中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严凤英: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安庆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的开拓者和贡献者。
- 马兰: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 余淑华:国家一级演员,安庆市人大代表。
- 李萍: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主演花旦。
- 吴美莲:著名黄梅戏演员,国家一级演员。
- 吴琼:中国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