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提问:诸葛亮不识时务数次北伐,让川人做炮灰?看川人怎么说

小郭子讲历史 2024-10-21 20:58:39

诸葛亮这个名字,大家耳熟能详,但提起他“数次北伐”,很多人可能就犯嘀咕了:这位被誉为“智多星”的丞相,难道真是不识时务,硬要让蜀地百姓当“炮灰”去北伐?要知道,北伐可不是旅游,不是去爬个山、赏个景,而是兵戈铁马、生死一线的大事。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啥那么执着地北伐呢?他到底是政治理想的执念,还是没有看清现实的“书呆子”?川人又是怎么在历史的长河里回望这段艰难岁月的?别急,接下来就带您一探究竟,看看这其中的爱恨情仇。

一、初出祁山:理想与现实的第一次交锋

时间回到公元228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刘备过世,刘禅继位。作为蜀汉政权的实际掌舵人,诸葛亮承载着复兴汉室的梦想。此时的他,雄心勃勃,决心以北伐大业来实现这一理想。于是,诸葛亮从汉中起兵,兵出祁山,目标直指曹魏的心脏——关中。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诸葛亮和蜀军当头一棒。这一次北伐,看似诸葛亮胸有成竹,实际却是一场“纸上谈兵”的失败。为了分散曹魏的注意力,他命赵云率一支部队佯攻箕谷,自己则率主力从祁山突袭。然而,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计策,更关乎执行力,而马谡的“名将之败”成为了诸葛亮这一战役的最大败笔。

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马谡在战场上的表现。当时的马谡颇有点目空一切的意思,诸葛亮命他驻守街亭,拦住魏军的主力,马谡却违背了诸葛亮的安排,跑到山顶上去驻扎。他的想法很简单:站得高,望得远,战斗力自然也高。可是,他忘了,背水一战这种战术,对上张郃这样的老将,简直是自掘坟墓。果然,魏军截断了水源,蜀军渴得嗓子冒烟,最后溃不成军,马谡彻底输了这一仗。

这场败仗让诸葛亮不得不含泪斩马谡。马谡临刑时心如刀绞,跪在诸葛亮面前说道:“丞相,末将无颜再见九泉之下的先主。”诸葛亮却也黯然,尽管心中万般不舍,但作为军队的统帅,他不能留情。他长叹一声:“错在用人不明。”诸葛亮对这次北伐的失败,感慨良多,却也明白,这仅仅是开始,战斗还远未结束。

二、再战祁山: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经历了第一次北伐的惨痛教训,诸葛亮并没有退缩。次年,即公元229年,他再次从汉中出发,决定卷土重来。这一次,他吸取了街亭之战的经验教训,将战斗的焦点放在了更具战略价值的武都和阴平。

这次北伐,诸葛亮表现得更加冷静与理智。他命陈式率军攻打武都和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蜀军成功占领了这两地,扩展了蜀汉的疆域,诸葛亮还招降了氐羌等少数民族部队,为蜀汉增添了新的力量。

再看看当时的情景,陈式领兵攻打武都时,一边行军一边想着丞相的嘱托:“务必快速击败魏军,不能再有街亭之败!”行至武都,陈式面对坚守的魏军,不敢怠慢,布下了天罗地网,最终斩将夺地,凯旋而归。

尽管这次北伐收获颇丰,但对诸葛亮而言,这仍然远远不够。武都和阴平的胜利,更多是局部战役的成功,尚不足以动摇曹魏的根基。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气馁,他深知,北伐之路注定艰险,蜀汉国力有限,他必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逐渐实现他的宏图伟业。

三、三战祁山:智慧与耐心的较量

到了公元231年,蜀汉与曹魏的对峙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诸葛亮再次发动北伐,这一次,他的对手变成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历史上,司马懿以“沉稳”著称,这次的战场上,他也展现了自己的战略耐心。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较量如同一场棋局,双方都在试探着对方的底线。诸葛亮率军围攻祁山,试图通过速战速决的方式击败司马懿。然而,司马懿却采取了坚守不出的策略,不管诸葛亮如何挑衅,他始终按兵不动。时间一天天过去,诸葛亮的粮草逐渐告急,局面越来越不利。

在诸葛亮的营帐内,他眉头紧锁,心中焦急万分。“粮草不济,这一仗恐怕难以为继了……”他环顾四周,沉思片刻,终于决定撤退。然而,就在撤退途中,蜀军于木门道设伏,射杀了曹魏名将张郃。尽管北伐的总体目标没有达成,但这一场伏击战的胜利,多少为蜀军挽回了一些颜面。

这一次的北伐虽未能一举打破僵局,却进一步让诸葛亮意识到,仅凭几场战役,很难撼动曹魏的庞大势力。司马懿的稳扎稳打让他疲于应对,蜀汉的国力和资源也已到达极限。尽管如此,诸葛亮的意志并没有动摇,他依旧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汉室复兴的曙光终将出现。

四、五丈原:未竟的理想与无尽的遗憾

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发动北伐,这一次,他选择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进攻路线——直取五丈原。这个战略高地是魏蜀对峙的关键点,一旦拿下,蜀军便可长驱直入。然而,诸葛亮已经年迈体衰,长年累月的战争消耗了他的身体,这场战役对他来说,注定是最后的绝唱。

五丈原的营帐内,诸葛亮忍着病痛,依然在处理军务。他知道,时间已经不多了,但他不愿放弃。他看着手中的兵书,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无奈:“若天假我十年……”这句话成了历史的注脚。

然而,战争的残酷无情,最终打破了诸葛亮的期望。病痛越来越严重,诸葛亮已经无法支撑下去。他躺在床上,望着远处的军营,心中五味杂陈。回顾这一生,他为了复兴汉室,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却终究未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他似乎听到了刘备的声音:“孔明,孤未负卿,卿亦未负孤。”

五丈原的风吹动了诸葛亮的营帐,也吹走了他最后的生命。他去世后,蜀汉撤军,北伐的梦想随之化为泡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遗憾与慨叹。

诸葛亮的北伐,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从第一次街亭失守,到最后五丈原的遗恨,蜀汉的北伐之路虽然未能成功,但其中蕴含的勇气与智慧,却依然让后人铭记。川人对于这段历史,既有感怀也有反思,他们深知,诸葛亮不仅是一位为国为民的贤臣,更是一位追求理想至死不渝的英雄。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死后莫如诸葛亮。”

0 阅读:4

小郭子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