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武汉光谷新发展国际中心25楼的猿辅导办公区内,26岁的程序员李某倒在了工位上。三天后,他本该穿着笔挺的西装,在湖北钟祥老家的婚礼现场迎娶未婚妻。然而,急救中心的病情告知书冰冷地记录着,救护车抵达时,他的呼吸与心跳已永远停止。这场猝死事件,不仅撕开了一个家庭的幸福蓝图,更将互联网行业根深蒂固的“加班文化”推向舆论审判台。
据家属透露,4月22日18时,李某在微信中告诉未婚妻“今天要通宵改代码”,20时30分发出最后一条消息:“电量5%,先不说了”。当晚,未婚妻多次联系未果后报警,但因公司门禁系统阻隔,直至23日上午保洁人员才发现李某遗体。急救记录显示,死亡时间或已超过10小时。李某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与姐弟俩联系甚少。为筹备婚礼,他省吃俭用,常对家人说“再熬几年就好了”。这场猝死,让本已支离破碎的家庭再遭重击。
猿辅导官方称李某是“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并强调事发当日团队“未安排加班”。然而,死者生前聊天记录显示,其连续多日工作至凌晨,甚至计划“通宵改代码”。这种矛盾表述,引发公众强烈质疑。
前员工小王揭露,猿辅导虽在2023年被曝光“单日加班超6小时”“如厕需报备”后撤销部分规定,却通过“工资挂钩工作量”变相逼迫加班。一名班主任需负责400名学生,每日工作12小时以上,招生季甚至达15小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亡需满足“工作时间+工作岗位”条件。然而,李某的死亡发生在深夜加班期间,公司却称“当日未安排加班”,试图规避责任。法律专家指出,若家属能提供长期加班记录,结合病理报告,或可突破认定难点。近年来,拼多多员工猝死、B站审核员脑出血等事件频发,折射出互联网行业“效率至上”的畸形价值观。猿辅导前员工透露,公司通过“续费率85%”等严苛指标,将压力层层传导至基层,迫使员工“自愿加班”。
“双减”政策后,猿辅导等机构转向素质教育和AI课程,但盈利压力剧增。为维持营收,员工90%的工作变为电话销售,甚至对家长实施“信息轰炸”。这种饮鸩止渴的商业模式,最终以员工健康为代价。招聘平台上,猿辅导标榜“双休”“轻松睡懒觉”,实际却要求员工“接受加班”“下班后居家处理工作”。这种表里不一的用工策略,成为诱骗年轻人的甜蜜毒药。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晓虹指出,现行法律对“隐形加班”缺乏界定,导致监管无力。他呼吁建立“离线权”,禁止非工作时间下达指令,并将线上工时纳入统计。
李某的悲剧绝非个案。当企业将“狼性文化”美化为奋斗精神,当法律在新型用工模式前步履蹒跚,每一个打工人都可能成为下一块被碾碎的齿轮。此事件不应止于舆情沸腾,更需推动制度变革,需建立工时透明机制,禁止变相加班,将员工健康纳入高管考核。应明确“隐形加班”定义,提高违法成本,赋予劳动者“离线权”。员工学会对过度压榨说“不”,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卷多了,损害的是自己未来的利益。
你是否经历过“隐形加班”?如何平衡工作与健康?
企业“自愿加班”套路该如何破解?
若你是李某家属,会采取哪些行动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