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潮回母校讲“飞天第一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6 07:42:29

本报讯(记者何蕊)在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近3个月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桂海潮以中国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的新身份,重返学校讲授“飞天第一课”,分享在轨生活的趣闻。他向学子们建议,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永葆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梦想。

“作为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能在太空中做科研实验,我感到特别幸运、开心和自豪。”桂海潮说,在轨驻留154天,3名航天员紧密配合,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4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

太空授课的幕后故事,引发师生的强烈兴趣。桂海潮透露,“球形火焰实验”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在舱内开放空间中演示燃烧实验。舱内风速较高,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为降低风速,乘组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摸索尝试,提出了对舱内出风口进行封堵导流的方案,并就地取材制作工具,最终取得了最佳的演示效果。

在轨期间开展的科学实验、空间站管理与运行、健康监测、日常生活和记录、科普教育活动等相关工作,在桂海潮的描述下变得生动起来。

回忆乘坐火箭升空时的场景,桂海潮仍难掩激动:“坐火箭,太爽了!我感到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失重,自己的后背有一股厚重的力量,稳稳地托着身体挣脱引力、拔地而起。我深刻感受到,那一刻,是祖国托举我飞天!”

“未来,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能把在训练期间和执行任务期间的收获和体会、所学所思的经历和经验融入到科学研究和课程教学当中,同时把我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空天报国、科技报国的人才。”桂海潮说。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