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7年,一个染着黄头发、满胳膊纹身、平时打骂妻子的小混混不幸去世,没曾想,平

1987年,一个染着黄头发、满胳膊纹身、平时打骂妻子的小混混不幸去世,没曾想,平时咒骂他的街坊邻居全部跪地大哭。   没人想到,这个平日里喜怒无常、经常打骂妻子的小混混陈建军,其实是一名卧底警察,为禁毒事业无私奉献。   陈建军生于一个公安世家。他的父亲是老一辈的警官,立志铲除社会上的害群之马。1982年,20岁的陈建军加入了公安系统,很快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为了参与一项秘密行动,打击跨省贩毒集团,陈建军建议利用自己的身份深入毒贩内部卧底。经过层层考核,陈建军成为这次行动的核心人选。   为了完美迷惑毒贩,陈建军不得不全身心地融入他们的圈子。他染上了金色的短发,在胳膊和肩上纹上了一朵朵梅花。   平日里,他混迹在街头巷尾,和小混混们打成一片,经常喝的烂醉如泥。有几次,邻居甚至看到他无故殴打自己的妻子。   这些举动引来了邻里的非议,大家都认为陈建军是本地一个最不成器的青年。然而这一切,都是陈建军为掩盖身份,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5年时间里,陈建军成功接近了一个跨省贩毒集团的头目冯德国。通过各种手段赢得冯德国的信任,陈建军终于成为这个团伙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与此同时,他也保持着与警方的联络,时刻准备着最后的收网行动。   1987年初,陈建军从线人处得到关键情报,冯德国集团即将在河北一个偏远村庄进行大批量的毒品交易。   收到情报后,陈建军立即向警方汇报,准备发起最后的突袭。没想到就在前往河北的路上,冯德国突然改变了计划。他带着陈建军紧急开往了山东境内一个名叫六张旗的村庄,来到一个隐蔽的木屋。   当陈建军跟随冯德国踏入那座简陋的木屋时,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一个身影从黑暗中跳了出来,用力给了冯德国一拳,把他打翻在地。   紧接着,那人举起一把黑洞洞的手枪,对准了冯德国的头。陈建军猛地意识到,局势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   拿枪的人名叫陶顺明,是冯德国集团中的另一重要成员。原来在此期间,陶顺明私吞了一批毒品,被冯德国发现后大怒。为了自保,陶顺明设下歹毒计谋,想在此地除去冯德国。而陈建军也被卷入了这场腥风血雨中。   眼看冯德国命悬一线,陈建军知道再隐瞒下去只会更糟。他鼓起全部勇气大声喊道:“我是卧底警察!立即放下武器投降!”陶顺明一愣,枪口微微打滑。趁着这个空档,陈建军一跃而上,和陶顺明扭打在一起。就在两人激烈格斗的时候,冯德国缓过神来,也拔出了腰间的手枪。   一场凶险的枪战随即在这个窄小的木屋中爆发开来。陈建军奋力与两个歹徒搏斗,三人都受了重伤。在这生死关头,陶顺明临阵倒戈,挺身保护了冯德国。   陈建军一个人死战到最后一刻,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中弹牺牲。冯德国的家人赶到后,还对已经倒地的陈建军继续拳打脚踢。   等到第二天,六张旗村的村民听说了这里发生的惨案,赶来一探究竟。当他们得知陈建军的真实身份和事迹后,无不泣不成声。   原来这个表面上最不检点的小伙子,心中积淀着滔天的正义和信仰。他年仅25岁,却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整个村几千人的幸福生活。   陈建军壮烈的牺牲很快在六张旗村和老家传开。人们纷纷前来吊唁,向这位英勇的卧底英雄致最后一程的敬意。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陈建军犹如烈火般炽热的正义精神所感染。从那时起,陈建军的名字便成了那一代人心中最值得敬仰的大英雄。30多年过去,人们依然津津乐道他的事迹,并以他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的守护者。